中国的形象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92 次 更新时间:2006-09-24 23:02

进入专题: 中国研究  

约叔亚•库珀•拉莫  

(吴万伟 译)

中国的自我形象和别人看待中国的形象存在巨大的,危险的反差。

2004年晚春,几十名来自中国和外国的学者在南中国海的海南岛的旅游胜地博鏊举行研讨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据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关系密切的知识分子郑必坚提出的新概念。虽然郑的中国竞争者怀疑两人关系到底亲近到什么程度,但是他的学术背景无疑是根基深厚的: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后期,当时他就是应邓小平要求到西方考察的学者小组的成员之一,后来在1980年和1990年代郑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智囊的地位不断上升。他的新理论被称为“中国的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是对那些推崇被称为“中国威胁论”的某些西方学者和政策制订者做出的回应。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在21世纪初的崛起和20世纪初气势汹汹,充满仇恨的德国崛起完全不同,隐含的意思是说中国和美国的冲突甚至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德国和英国难以避免的战争成为20世纪的序曲一样。学者在海南的聚会是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郑和他的顾问们希望消除中国在海外的负面形象,要检验,巩固和宣传和平崛起的理论。

不过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对“崛起”的翻译意见不一,有人认为“rise”这个词暗示中国咄咄逼人,有人说把崛起翻译成“emergence”没有表现出中国代表的新力量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变化。汉字“崛”像所有中国文字一样是象形文字,表示上升的板块把挡在路上的大山推倒,也就是地震。但是“和平的地震”显然不是郑心中认定的东西。

那次讨论会或许像一场无足轻重的词源学上的兜圈子,但是在当时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和平崛起”这个短语开始在国际知识界传播开来,而且产生和郑的希望刚好相反的效果。中国的批评家们不是感到塌实了,反而使用这个口号来证明中国不可信赖。他们指出“在口口声声攻击台湾的情况下怎么能说是和平崛起呢?”当郑必坚发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的文章中谈到这个观点时,一家美国报纸的专栏作家忽略“和平”只看到“崛起”,“正如郑必坚文章中讲清楚的,中国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积蓄国家的力量。”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在2005年夏天说“既然没有哪个国家威胁中国,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要继续增加投资?为什么不断增加和扩张军备呢?”

最让人吃惊的是“中国崛起”这个短语已经出现十多年了,但是当郑在上面添加了积极的含义“和平”后,国际观察家没有减少疑虑,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和平崛起根本就是不可相信的。它和西方几十年来对中国的看法相矛盾,结果,人们觉得这更像中国的包装宣传而不是真诚的看法。没有人知道中国在想什么,计划做什么,很多媒体上对中国的报道仍然把中国当成危险和不确定的国家。郑闯入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境地:因为别人不相信中国,所以讨论“和平崛起”反而进一步破坏了人们对中国的信任。这就像有人试图一再证明他亲身经历了和平的地震,结果这个人肯定被贴上“不说实话”,甚至是“疯子”的标签。

郑陷入的这种矛盾境地或许可以看作中国最大的战略威胁---负面国家形象---的表现。中国从短期来看,不大可能遭到外敌入侵,它的最重要战略问题和挑战包括经济健康发展,台独威胁等都和中国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其他问题比如中国吸引的外资的质量问题,其他国家和中国分享最新技术的意愿,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感受到遭遇怀疑和误解的国家形象的阵阵寒风的侵袭。

北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从成千上万农民遭遇都市化冲击,到更多的没有退休金保障的下岗工人安置问题等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得到世界的支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这个目光朝内的国家面临的如此脆弱的国家形象确实是少见的。

中国的问题现在不是国家形象“好”还是“坏”这么简单。更大的挑战是中国的自我形象和别人对中国的形象是不成直线的。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Foreign Policy Centre)本星期要公布的研究(可以查阅fpc.org.uk的网页)采用了来自最大规模的调查得出的数据,关于什么可以称为中国的国家“品牌”。这项研究是作为广告公司扬雅集团(Young & Rubicam)的品牌资产评估(Brand Asset Valuator)调查的一部分,每年在30多个国家调查消费者的感受。这个结果得出两个强大的结论:尽管人们对中国的关注非常强烈,中国的品牌是虚弱的,中国在海外不受人们信赖,仍然吓退最精明的外来投资者,外资主要是出于经济能量的考虑。第二,中国人的自我感觉和别人对中国人的看法相差甚远。

也许这没有什么让人吃惊的。在过去30年中国发生的变化超过历史上的任何国家。经济增长让千百万中国人摆脱了贫困,重新塑造了国家的文化和政治环境。新一代的中国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讲究实惠,忙于计划一个童年时代根本无法想象的未来。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共产党一直在增强竞争力的决心和改革以及过去的意识形态控制和腐败之间摇摆不定。面对国家稳定的根本要求,中国领袖仍然常常依赖激怒西方观察家和许多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人的措施。这种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和老式政治传统的结合很难让中国塑造一个连贯一致的国家形象。

但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看法的分裂仍然是危险的。比如,中国人认为他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可靠的国家之一,外国人则认为中国最不可靠。这种最好/最坏的分裂在新的研究中超越相当多的因素。中国人认为自己可靠,开朗和值得信赖,外国人认为中国是难以接近的,廉价劣质商品的来源地。对中国正面的看法集中在它眩目的经济增长(往往过分乐观了),提供了人们赚钱的好机会。专家圈子以外,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面临的巨大改革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人自己发现他们的身份也面临从来没有过的变化。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念在改革,都市化和发展的形势下承受巨大压力。离婚率达到创记录的最高值,挑战家庭作为中国人生活核心的角色。进入城市的新移民试图重新塑造他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在这些城市的摩天大楼里居住着正在追赶快速的,内在的技术进步的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中国公司在跳过简单模仿西方思想的阶段。比如发短信的上海无线娱乐公司灵通网(Linktone)是全球移动使用的领头羊,中国的家电生产企业海尔在开发世界上最节能的产品。曾经在儒教思想顺从听话和毛泽东时代男女平等两大诉求中摇摆的中国妇女现在面临想象自己生活的空白记录。中国生机勃勃的引人入胜的当代文化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有三部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历史上外国电影总收入前十名行列,这个名单中没有印度或者日本的电影。

真实中国和想象中国的分裂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危险的。已经与西方发生的摩擦涵盖包括贸易、武器扩散到能源各个领域。不过这些分歧虽然困难,如果时间充裕有良好愿望通常都是能够解决的。但是不同的价值观念造成的挑战将导致严重的冲突,这是有历史教训的。如果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可信赖的国家,世界其他地方感觉正好相反,那么不难预言未来许多年可能存在根本的和危险的误解。

现在已经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冲突的模式。比如用经济术语来说,中国对自然资源的未来需求缺乏透明度已经导致公司征收“中国保险费”(China premium)增加额外的成本来应付在建造矿井,运输能力和其他基础设施来为难以预测的中国市场服务时可能的风险。同样的,中国的海外经济扩张已经引起扩张主义或者重商主义目的的指控。比如,在拉丁美洲这些地方,对中国需求原材料的兴奋往往也伴随着对廉价的中国商品可能摧毁本地企业的担心。人们认为中国支持委内瑞拉的查韦斯(Hugo Chávez)或者从苏丹、伊朗购买石油不是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是把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超过维护人权的国家价值观念和原则的表现。

与此同时,外国人中间的共识“没有人在中国赚到钱”已经伤害了外资涌入中国的势头。中国仍然是对外资有强大吸引力的国家,但是按人均计算的话已经落后于别的国家了。它仍然吸引了相当多的海外华人的投资。事实情况是世界级的投资家不仅仅是投资,他们还改革和塑造价值,在这两个领域,中国艰难挣扎的企业正是迫切需要帮助的。

尽管中国在最近一些年做出的积累金融资本的所有努力,它现在有将近一兆美元的货币储备,但是中国必须开始建造积累声誉资本的秘窖。某些中国学者所谓的“如果我们强大,人家就会喜欢我们”的说法太简单化了。有力量但是缺乏信任同样是非常危险的。力量和健康的国家形象不一定是联在一起的,这个事实每天都在美国上演,美国强大,但在很多地方遭人嫉恨。

那么,中国领袖和中国人有什么样的选择呢?他们如何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不管怎样,而不是遭受把中国当作苏联,北朝鲜,或者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Wilhelmine Germany)那样简单化的和危险的类比。当然2008年奥运会是个巨大的希望,一个向世界展示现代的进步的中国的机会。但是任何一个事件就足以改变国家形象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中国所缺乏的是解释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的容易的方法。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意味着改变和矛盾。找到一个单一的观点能够包含上海让人眩目的繁荣和西部省份甘肃极为贫困的地方决不是容易对付的挑战。你怎么解释一个国家既有世界上最具进攻性的网络警察和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博客队伍?最大的挑战是,你怎么解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同时依靠市场力量重组国家的经济版图的政治体制呢?

去年春天在北京进行的研讨会上,中国学者在辩论模仿美国梦而成的“中国梦”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良好的开端。毕竟,美国梦的概念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充当了让美国人和外国人抓住现代美国生活能量的方式,一种自我创造的可能性体现在诸如鼓吹“美国梦”的作家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到比尔•盖茨(Bill Gates)等人身上。同样的,现代中国的新鲜特色,每过两个星期都会让北京地图过时的不停的变化或者未来十年一亿农民进入城市的流动是中国最突出的特征。和中国人对自己的古老文化感到自豪一样,它的未来将更多地被它的“新”而不是“老”所决定。从解决改革复杂难题的新思想到中国人创造和拥抱的新机会。创新和重新创新的思想正是让中国,包括它的领袖和人民激动人心和让人惊叹的地方。

正如郑必坚的经验所显示的,传播这个简单的信息或者任何信息都不是容易的。部分的原因是在很多时候中国对世界讲话的方式让人联想到它古老的过去,而不是充满希望的现在。比如,中国的国家英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就开始为世界塑造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但是该台的波段中大量充斥着老式的宣传节目,不能反映中国的新变化,新活力。

部分的原因是当问到谈论中国的问题时,中国领导人自己常常塑造出要么刻板拘谨的公众形象,要么在谈论中国崛起的时候回到陈腐的思想和语言中去。中国政府仿照德国的歌德学院,计划在世界各地开办几十个“孔子学院”来帮助向世界解释中国是个好注意。但是学院应该少吸取老圣人传统的教导,更多吸收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振奋人心的革新。世界已经了解中国历史悠久,但那些信息并没有帮助任何人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谈论新中国的吸引力,强调中国不断的自我创新作为中国的品牌在于它立刻迫使听众挑战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国具有的偏见。它还能解决中国人和外国人看待中央王国的内外分别。这个地方的新鲜隐藏在最容易领会的品质中间。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的中国这个概念帮助形成关于中国最真实的,多数人往往忘记的事实:没有人知道20年后中国是什么样子。对许多人来说,中国或许是国际秩序中最危险的地方,这是最让人担心的。改变中国的负面形象是中国最大的挑战。

译自:“China’s image problem” By Joshua Cooper Ramo.

http://bulletin.ninemsn.com.au/article.aspx?id=145654

    进入专题: 中国研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5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