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开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新局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1 次 更新时间:2018-04-20 15:06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文化建设   对外宣传  

侯毅  


党的十九大谋划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对“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命题和新要求。“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推向前进,开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局面。

着力提升对外宣传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明确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立足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即中外文化交流应立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着力于提升对外宣传能力,致力于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与持续的繁荣稳定不仅要依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的提升,还需要依托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高屋建瓴,切中肯綮,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深入把握国际大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是引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指针。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担当和力图构建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的理念,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因此,“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不仅承载着加强不同文明交流沟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广泛社会基础的任务功能,而且肩负着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就是说,中国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各个文明之间相互平等,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文明的差异不应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互相学习的载体和动力,成为增进友谊的桥梁。在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应在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保守主义、单边主义势力抬头,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受到质疑。党的十九大以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深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命运前途的问题,顺应时势,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早已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出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全球发展新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实现科技、经济上的融合发展,互助共赢,而且要突破文化壁垒,实现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各个国家应摒弃各自的文化中心主义主张,在不同文明之间采取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态度,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思维模式。只有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实现了文明层面的相互尊重,他们才会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全人类共同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因此,“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为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基础,唤起沿线各国人民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丰富中华文明内核

“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从根本上取决于我国自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效,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铸就“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新辉煌。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不断加剧,我国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扩张,严重威胁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指出了方向,同时也对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做好“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苦练内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打造国家主流文化,丰富中华文明内核,形成丰沛的文化资源,形成中国文化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强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阐释,顺应时代,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应按照十九大确立的路线方针,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有效地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

首先,要全面、准确、深刻地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强对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对外文化交流及“一带一路”建设阐释的理论研究工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及理论研究单位应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展开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做好相关理论政策的宣传工作。

其次,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着力加强向国际社会开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

再次,要加强外宣工作的能力建设和制度保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各领域、各层面、各类型的文化交流,营造和谐友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和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总之,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路径、思路举措提出了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学习和领会十九大精神,指导“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海疆智库)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文化建设   对外宣传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传播学实务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960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