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你何以成为一个悲剧?

——一个临颍大学生的纠结与追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1 次 更新时间:2017-11-20 10:13

《南街,你何以成为一个悲剧? ——一个临颍大学生的纠结与追问》

作者:程幸南


时光回放到2010年的课堂上。我高一的一位语文老师对我们讲:“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给人看”。而我此刻的心情,恰如面临悲剧一般的痛心、无奈、叹息。

作为本次诉讼的当事人和代表,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有着共同在南街村工厂工作的经历和对红色理想信仰的追求以及对善良公正的渴望;不一样的是,我是土生土长的临颍人,我曾经在南街高中读书,并且因在南街高中读书而有机缘开始理想之路的。因此,我对南街的感情更真切更长久,对南街的感恩也更直接,我去直面南街工厂里存在的问题也更难,我的纠结、徘徊与痛苦也更深长,把南街告上法庭更是面临更多内心的叩问和外部的压力。

回想过去一年多的南街工作经历,面临工厂践踏人权的一幕幕场景,我沉默过很多次,心酸过很多次,也愤怒过很多次。但个人的委屈不算什么,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厂领导心里有工人,是愿意改变工人们12小时制的工作时间,是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前进的。我相信的,不仅是我们师兄顾毅的人格品质,而且相信王班长是一位红色理想主义者,相信南街村在社会中的光辉形象和自信的底气。所以,我向工人自信地承诺过:“放心吧,不久的将来,我们厂一定会改变12小时制的工作时间。”当时一位工友笑着回答道:“好啊!但可别等你阿姨们都老了回家了,才改。”我当时只当她是笑谈,觉得她不敢相信。可直到2017年7月23日,我才体会到了真相的残酷。面对推进8小时工作制承诺的落空,工人们要继续长期忍受12小时工作制的折磨,我当时有些不知所措。最后,离开南街时,我再次来到熟悉的车间门口。无颜再见工友们,说不清楚了。但内心又特别不忍心,见到我们车间主任时,悲从中来。当时,我眼眶里的泪水打转,说到:“本来是想着好好在这儿扎根的,但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不得不走。”是啊,堂堂男子汉,怎可轻易地流泪呢?我发现跟工人的相处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的性格,让我的心柔软起来,也学会坚强和勇敢。我才体会到习大大在梁家河当知青的七年有多重要。因为是当事人,是亲身经历,是感同身受。怎么可能冷眼旁观和高高挂起呢?所以,当我内心有牵挂的人时,我才体会到理想为何物,才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踏实幸福。

一、因为南街,接触理想

再次回到2010年,初中刚毕业的我踏入南街高中的大门。带着一种年轻人的朝气和自信,希望迎接我未来的学习生活。正是这么一次偶然的选择了在南街高中读书,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形成和变化,从此我选择了一条逆潮流而上的人生道路。还记得那个时候,我初识理想,懵懂无知,只是感动于革命历史,想要做一个伟大的人,也被同学笑谈为“有志青年”,被朋友奉劝“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但我内心的红色火种已经被点燃了。我便开启了我人生意义的不断思索,或激昂或苦闷,或犹豫或彷徨。如今回顾,理想是什么?真觉得是一条漫长的探索和成长之路。




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比较热爱学习的人,南街村的伟大标语和广播每每入耳,我都会不自觉地思索其意义和感慨其意境。当个人的命运和感受与伟大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时,那是绝对激动人心的。很多时候,我会有一种惬意。看我们的校训“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我特别喜欢前半句,深以为傲;听到每天中午两点从东方红广场传来的毛主席宣读新中国成立的广播“由此,上溯到1840年,所有为民族斗争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走到朝阳门广场,我会和好友仰望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共吟:“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发展为己任。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关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或许因为这样的耳濡目染,我才对国家和世界有了兴趣,才从关心个人学业、事业的狭隘中脱离出来。所以,我很感恩高中母校,也热爱南街村这样一个红色的摇篮。乃至至今,我仍希望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更多的青年人愿意躬身实践,挑战现实,也希望南街村能够不忘初心,直面问题,改正错误,践行理想。

由皮入表,读书是我思考人生社会的桥梁。从刚开始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种强烈的吸引力让我觉得家庭、爱情都变得好渺小。一个人,应该思考为什么而活着。就如保尔最后的自述:“他不觉得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觉得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读书的兴趣产生,就伴随着买书。那时,我没有手机,只能节省一些钱到书店。只要是看到跟社会、哲学、历史相关的,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但这产生了一个问题,书读多了就觉得脑袋开始杂乱,尤其是哲学方面的,读起来很吃力。另外就是,读书要花费很多学习时间,慢慢地我成绩开始下降了。但同时,我以为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和历史就能开阔视野,这也会更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和体验。那时,我觉得自己陷入了泥潭,对教育体制和社会现象产生了批判的眼光。因为现实,并不以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便陷入了苦闷的思索中。

由表入里,领路人使我对理想的选择更加坚定和深入。世界上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和戏剧性,我从未想到高中所敬佩的理想主义者们,也是要面临考验的。2012年,有位红色教育家来到南街高中无偿支援南街村的教育事业。这件事犹如一股清风吸引了很多同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只觉得,在我头脑里的很多困惑总能被他三言两语梳理清楚,我就像保尔第一次接触一样兴奋。不久,我们学校就展开了“学习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讲座热潮。我们很多感兴趣的同学,都报名了“红色文化研究协会”。我们可以放声高歌红色歌曲,可以喊“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跑步口号。很多同学内心的爱国情怀都被激发出来了,大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才慢慢认识到,南街村不仅仅是我之前认识的狭义的南街村,它还联系着社会,代表着历史。我为共产主义这面旗帜感到敬佩。

有了领路人,又有那么多爱国青年学子,就一定会产生交流和团体。于是,呼朋唤友组织活动和实践的事情,对我们来讲就像过节一样兴奋和激动。诚如“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所言,理想不单纯是一阵热血沸腾,也不是简单粗暴的革命手段,而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地奋斗。的确,很多同学在热情消减之后,继续回到自己的数理化上,或者打游戏的兴趣上。能够持续学习体会的总是少数,这个过程就像大浪淘沙一样,要经得起很多考验。正如我不是南街村人,南街村自己的学生都不去追求理想呢,凭什么我那么喜欢南街村?或者想自己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孩子,社会上的事情多了、大了,轮不到我操心,还是老老实实读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比什么都实在。自己心里一想,我还真是太渺小了。我就很想不通,周围的人都不当真,我凭什么当真呢?就是因为自己太傻吗?而南街村不就是提倡这种傻子精神吗?为什么总是有人说我太理想化了,太极端了?有时自己也困惑,只能无奈地笑一笑。

2013年,我参加了一场由全国各地大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第一站就是南街村。这次实践让我打开了视野,结识了一些有共同志向的朋友。我才知道有很多人是跟我一样,有着共同的想法和困惑,是愿意思考国家和社会的问题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听顾毅介绍南街村和他的选择,当时还是很敬佩。我很自然地把南街村当做自己家,跟别人介绍也是说要以建设者的心态来看待南街村的发展,不要以问题眼光来评判。之后,我的人生方向变得清晰了,就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改造社会。



(前面左一是程幸南。跟同学们在一起的程幸南,走在理想的道路上,意气风发)



二、因为理想,投身基层

2016年6月,我来到南街村拉面厂,和原先在南街村工作的师兄们一起投身到拉面厂的建设和发展中。这对我来讲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因为我们之间不讲关系,不为利益,都能以诚相待。对这些,我从没有怀疑过。但是当我深入车间生产工作时,真切体会到了一线工人被扭曲的人生,我才知道现实没有这么简单。

12小时工作制的事情,我是高中的时候就知道的。当时还想象不到背后有那么多的血与泪。在包装车间工作了40多天后,我就生了场病。我体会到生产工人的心里苦,每天都那么疲惫不堪。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似乎觉得工人就是挣钱的,企业给了他们工作的机会。当时我脑袋里想的是什么?想的是怎么提高产品的质量,怎么提高生产的速度和销量,那就得让工人们更加认真负责。似乎她们熟能生巧,也不怎么累,所以可以有更高的要求。我考虑得很浅薄,我不畏惧车间的生产劳累,就理所当然地让工人们付出更多。但我畏惧的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待在生产车间,像机器一样不停循环着。细思极恐,我面对的可是一个个人,不是机器,南街发展的动力难道是建立在这样的机器上吗?

我内心不是没有良知,只是被那只“看不见的手”包住的时候,我的认真负责反倒成为了对工人的压迫和苛刻。我一进车间,就被大姐们不断追问,你怎么会到这里工作呢?我很纳闷她们竟然对我的到来这么好奇?当我跟她们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工人的时候,她们更加匪夷所思。她们不断地劝我:“还是到外面找一个工作吧,你年纪轻轻不适合在这儿干,工资低而且还那么累。都是我们这些离不开家的人才在这里干的。”我说,我就是要到这里好好磨练,到基层学习的。她们一下乐了,说到:“我们有什么好学的?学点啥不好,你在流水线上学不到东西。”

而我体会到的是工人的朴实、善良、真实,哪怕是计较和狭隘,也是真实的计较和狭隘。每当和工人们聊天时,就觉得特别踏实。我就愿意听她们聊天,谁家夫妻吵架了,或跟家里的人闹矛盾了,儿子不听话了之类的。虽然是生活琐事,但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人生,而我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儿子,我就得为她们去考虑。

从16年12月份到17年7月份,我一直在包装车间工作,从一名新工成为一名熟练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把我们班的工友们基本都认识遍了,我也希望深入细致地了解生产车间的生态结构,思考怎么把车间搞得更好,并用工余时间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如何高效地组织分配生产任务,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产品质量,这些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理顺人心,团结人心。而厂里似乎更擅长惩罚和训话,来维持生产秩序,以此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早上6:30规定的开机时间,落实下去就是6点零几分就开始生产了。这意味着6点之前就要赶到工厂。很多时候,大家的早饭都是凑合吃的,就急忙跑到车间。中午同样如此,11:30分到了吃饭时间,还是一段竞赛。大部分职工都感觉何必要这么紧张呢!12点开机,一直持续到生产任务的结束,就是17:30分左右。直到下班之后,工人们才能松一口气。平凡的一天就是这就度过了。经常会听到职工们感叹:“又一天啊!”或者说“上班跟坐牢一样!”虽然嘻嘻哈哈地说笑,听了还是让人感到无奈。



(流水线上的大姐们)


每当我了解到有的工人工作了很多年的时候,总会惊讶地问她,是什么感受?回答是一个字:“熬”!对这个字,我也深有体会。起初工作的时候总会饿得发慌,总期待着快点下班吃饭。大姐知道后,都会帮我找一些吃的,我谢绝了,因为在车间不能吃东西。我说我们是生产食品的,真的饿了就出去吃一点,不能在生产现场。因为我们要认真负责,就必须有规矩,有原则。哪怕我们确实累得不行了,饿得不行了,但是也得讲原则。要用我们的精神主导我们的身体。但是,很多工人做不到啊!有时候真的熬不下去了,只能辞工。为什么我们工人流失率那么高?就是有时候觉得有点折磨人,也没有意义。

面对生产工作的持续紧迫,车间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大吵小吵不断。一条生产线33个人左右,一天下来能上演五六场吵架。有时还是此起彼伏,吃完饭继续吵。有时班长来管,就和班长一起吵。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一开始赶紧制止,调解。吵架的人哪会善罢甘休,继续争吵不断,加上旁边劝架的工人,很嘈杂。但是,吵架的同时,生产线是没有停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动不了,只能打嘴仗。吵架的主要事因无非是:一、谁先上厕所;二、谁出的错;三、其他班的工人不公平。是啊,为什么工人那么紧张和计较呢?因为我体会过经常想上厕所而不能就想骂人的感受,也体会过吃完饭跑得肚子疼而心里难受,更体会过不停地干工作的疲劳和烦躁。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尽心尽力地去调解大姐们的关系,希望她们相互包容忍让,却是效果甚微。有时候她们实在不听劝,我只能严厉对待,搞得大姐还很委屈,”为什么跟我平时关系还挺好,却要这么批评我?”我说是你一个人吵架,影响了所有人,大家都劝你,你还不听劝。但她理解不了,就是觉得她没错,是别人有错在先。但到底是谁的错呢?上厕所没有天然正确的顺序啊!有时候是同时想上,谁先谁后也不容易确认。后来我不断学习各个岗位的技术,希望能够替换一些岗位上厕所。力所能及吧,不能让工人因为上厕所的问题而担心、为难。我总想公平对待工人们,让每一人都有尊严,受尊重,在她们疲累的时候能让她们休息一下。后来,我确实做到了胜任一些岗位,能够顶替三四个人上厕所。但除此之外,还是鞭长莫及,有时自己也搞得很累。而这时,我们已经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时间的调整——提议先改为10.5小时的工作制,把吃饭、上厕所的时间放宽一些。这也增加不了太多成本。但仅仅这样一个提议,也以“再继续地深入车间,拿出更成熟的方案”来回绝。因此,我们同学就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交流,从各个车间的联系、配合上考虑,从生产物料到成本的考虑,就是为了能为顾毅师兄推动8小时工作制助力。我带着期盼和希望,笑看磨难,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在生产车间,未曾想到过换回的竟是空口承诺。

真可谓是夜班盼天明,一种凄凉之感总穿透人心。频繁的夜班是最折磨人的,到生产的后半夜,每个人脸上的疲惫已经显露无疑。大家聊天聊着聊着就不说话了,困得不行了。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大姐自嘲:“你看,一个个的表情就跟傻子似的。”我当时觉得她形容得很贴切。我当时回答到:“你心里苦不苦?”她便说起来了:“之前上夜班的时候,我才刚到厂里不久。晚上熬得就受不了了,还得干活。为自己想想就哭起来了。当时班长看到我哭,也跟着我一起哭起来。现在想想,唉,真是……”我也不再多问了,从大姐身上总是让我感到莫名的心酸。其实,我的父母跟他们差不多,为了生计,为了家庭责任,依旧在四处奔波,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工人得到的不仅是血汗钱,还有疲惫的身躯和疾病。和我相邻岗位的一个大姐干了十多年了,起初我并没有发现她身体虚弱。直到她请了一周假后,我才问她是怎么了。旁边的大姐才跟我说了她很长的一段历史。前些年她反复生病,请几天假就又来上班,没上几天就又生病了,她的身体差着呢!我说,那还不好好养养身体,干嘛那么撑着?旁边大姐说:“没办法啊,她一家全靠她一人撑着呢!婆婆有病,儿子不争气。”当时,我又陷入了沉思。我想帮别人,但自己力量还不够。想到平时工人们对我关心帮助时,我对他们背后的苦难体会得还不够。我当时竟然想到祥林嫂——面对人生命运的凄凉和无奈,只能归于命不好,没有别的办法。

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三、因为基层,起诉南街

2017年9月,我和陈武阳一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敲醒南街,希望他们依法办企业,善待劳动者,也希望留在南街的同学能够去感受我们在生产车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是真切地在咬合理想而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如我前文一开始提到的心境一般,悲剧的心境。如果真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给人看,但疑问就是美好的事物是什么?美好的事物不是南街村本身,而是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国各地青年人对南街村红色理想主义的向往。物质的丰富背后是有精神力量支撑的,而不是要以物质的丰富来证明精神的力量。我已经度过了唱唱“团结就是力量”就能斗志激昂的阶段,现在面对的就是在具体的矛盾实践中,更深入地思考理想和现实的联系,看看有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而在投入生产车间9个月的时间里,革命年代的词汇不时地在我脑海中闪现——斗争、压迫、反抗、阶级、造反。但我也清楚地知道,现在是新时代了,工人们还伴随着一些新的词汇——化妆、上网、购物、游戏。当我看到工人在车间扭曲的工作状态时,依旧会冒出一股“不造反,行吗”的冲动;但当我发现工人身上的自私狭隘,只想着自己的时候,我又会冒出厌恶的念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能这就是我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需要去面对的现实吧。我内心经历过反反复复的波澜与斗争,只是因为我不明白工人们真正需要什么?人民到底需要什么?假如自己跟自己斗,就觉得很无聊,自寻烦恼而已。后来我想到一句经典且矛盾的话:“我们勇敢,但我们也软弱”。是啊,自己沉默了很久,心酸过很多次,却总没有真正地冲出来去面对现实。假如一直害怕把心中美好的想象打破的话,又如何能够有勇气去创造美好的现实?

因此,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揭露黑心工厂的事实。变相地吸血和压迫是更可恶的。必须要和劳动者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保证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权利。如果劳动者工作到老了,干不动了,只能被迫辞职,但却没有加班费、社会保险等生活保障,带着遗留的职业病和凄凉的心情度过余生,有谁愿意这么活一辈子?有谁愿意为这样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奋斗终身?但在现实中,就是存在践踏《劳动法》的诸多情形,那么多劳动者还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经济的发展再不能依赖压榨劳动力与剩余价值了,如果企业不去反思和改变,想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得利润,那是走不远的。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找回劳动者的尊严,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真正地在斗争中落实劳动法,恢复劳动法的光荣与自信。

面对在12小时生产线上依然受折磨的无数工人,面对曾经相识的理想主义青年,我曾跟他们有过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追求与愿望。而如今,却天涯海角。对于一些工人,我也只是一面之缘,甚至没有听过名字,但我内心真的相信他们的存在,所以我就能够有勇气为他们出头;曾经一起社会实践的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同学,我依然相信我们还有共同美好的愿望,只是美好愿望的实现不是沉默和软弱换来的;我早已不再以一个理想主义者自居,但依旧忠于理想、面对现实,选择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我也知道,南街不是唯一实行12小时工作制的。况且,南街在我的经历中有过重要的影响,曾一直被作为理想主义者的向往的地方。我内心还保留了很大程度的对南街村调整、转变的期望。

但劳动仲裁过程中,南街方面根本不承认工人加班的事实,反而反诉我们三十几位同学赔偿他们一千多万。其态度蛮横、恶劣,甚至撒谎做伪证,跟我一直以来对南街村理想主义的印象大相径庭。细细想来,觉得真有种“毁三观”的感受。

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南街村难道真的不该正视自己的问题?就一直沉浸在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自我想象和社会赞誉之中?我希望南街村领导能够有勇气、有魄力扛起理想主义的大旗,真正地为人民做实事。否则,无数向往南街村的理想主义者内心的火焰都会黯然失色,广大的劳动群众也会心寒。但全面依法治国绝不会继续纵容违法的12小时工作时间,历史的潮流会把你淘汰。请牢记,正义的裁判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只有找回初心,才能浴火重生。如此,则悲剧不再是悲剧,而是喜剧。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醒醒吧,我的南街!


*********************************************************************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读了本文深有同感或者希望了解更多情况,请与作者联系:电话13346863822。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南街村|人民公社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92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