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思考

——2017年10月29日在新巴山轮会议上的发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98 次 更新时间:2017-11-03 12:47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贾康 (进入专栏)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争取在十几分钟之内谈一下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基本理论要点的思考和探讨。想分三个层次说。

第一,我认为要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题,需要深刻地思考关于我们所处时代(背景和主题)的战略性判断。我应该称得上是过来人了,无形中从莫干山、巴山轮会议时的中青年研究者,现在成了可以摆摆老资格的资深研究人士——我在青少年时代非常清晰地知道,当时关于时代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从列宁主义延续下来、由毛主席强调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而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在总结了宦乡等重量级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一锤定音,说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当时这个信息出来以后,实话实说,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冲击力,主要是研究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明显不同的表述,但这几十年间,我在一直做研究的过程中反复地回想:邓小平当年关于时代主题的战略性判断的改变,是解决了什么问题?显然,他是以此否定了原来毛泽东时代所持的那个关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战略性判断。这个否定和改变,意义可是非同小可:因为我们做研究、做事都要讲逻辑,毛泽东时代的那个战略判断一旦成立,那么按其逻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说中国的发展也好,现代化也好,必须首先面对的是“谁战胜谁”的问题——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解决了谁战胜谁的问题,然后才能谈怎么样去做进一步的建设。于是合乎逻辑地按照这样一个基本判断衍生出后面的要“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从强调阶级斗争到强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在具体布置上要搞大小三线,要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要立足于早打、大打、全面地打。1969年上半年我随着父母在湖北沙洋干校时听到传达,什么叫全面地打?是假设各个方向上敌对势力怎么样一起来和中国展开暴烈的战争。从这个思维原点往后推到极端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顺理成章的,在每个环节上都环环相扣的,。但到了邓小平的战略判断上,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既然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那么后面隐含着的、紧紧跟上的,必然就是我们“再也不可错失发展的机遇”,再也不可和发展的这个“战略机遇期”擦肩而过,我们就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通过“三步走”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十九大已经在“三步走”前两步提前实现之后又有一个中间节点目标的“全面小康”后面,又加上了进一步的中间节点,即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到了2050年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时候,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大套自邓小平领导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三步走现代化战略以来的方针、谋划及实施过程里的要领,它们所依据的这个原点,其实就是当年关于这个时代判断的改变,这一切也是顺利成章的。如果没有前面的新判断,逻辑上讲后面的一个一个环节无从谈起。既然这两个时代判断所引出的后面的战略、方针、要领都是顺理成章的,那么实践检验真理,实践中怎么证明哪个判断更合乎实事求是的精神呢?我想大家会有一个基本的答案。

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探讨,仍是必要的。我们这几十年,面对着中国和其他经济体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实践来说,如果说已有较普通的经验判断,呼应与认同的是和平与发展时代这个判断,那么在理论上分析,我就想说到第二个层次:关于这个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的战略性判断,可以对接现在中央强调的推进现代化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所对接的基础理论层面的支撑性内容,就是应特别强调的关于供给侧创新的认识。

我们试图发展的新供给经济学,经过努力研究已形成的认识,就是人类社会的创新,实际上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都是发生在供给侧。需求侧永远有变化,永远要升级,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但是需求所引出的供给侧对它的响应机制和这个响应机制所达到的那个实际的水平,却是决定人类社会区分为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最关键的因素。最简单地讲,我们人类社会是从动物界升级而来的,现在关于人类发展历史至少有这么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各种可能发展成现代人类的其他猿人流派,都被灭掉了,只有智人这一系发展起来了,脱胎于动物界,后来形成了我们现在有智慧、有思想的、可以说是最高级的生物状态的人类,已经在性质上明显有别于动物界。那么人类由其而来的动物界,它的生存规律是什么?就是所谓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种适合于生物界的标准的达尔文主义解说,在有了人之后的人类社会历史上很长的时间之内(可以至少延续到上世纪后半期),表现为实际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必须解决要生存、要发展而相互冲突的时候,“谁战胜谁”的问题。在这整个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概念上的创新,都是供给侧供给体系、供给能力的创新。最简单地说,最开始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社群,我们可称为最开始的原始部落、原始人群体的时候,是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从事采集和狩猎,来解决这些社会成员能够活下来的基本需求,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出现农业革命以后,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就是可以以相对稳定地经过季节的更迭,由供给侧的供给能力使这些社会成员不光能满足活下来的基本需求,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在剩余产品的支撑之下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历史唯物论揭示的,无非就是到了这个阶段,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人际关系,必然造成有私有制的出现和随之出现的阶级国家。阶级国家相互之间的冲突,是必须以暴力解决的,而阶级国家自身的维持,也必须有国家机器的暴力强制,不同人群和阶级、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底子就是强暴力、战争形式的掠夺、侵略,谁灭掉谁,谁征服谁。再往后的发展,到了工业革命,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又往前推进到现在人们所称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就是信息革命或者我们称之为新技术革命的时代,那么现在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概念是什么?这个最前沿的概念叫做“包容性发展”,明显有别于以往实际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与路径,它要超越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在这方面大家所推崇的“共享经济”,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表现出生命力与发展前景,它是由实实在在的创新支撑起来的状态,跟它伴随的概念也不再是简单的“谁战胜谁”,不再是简单的“囚徒困境”,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可以共赢多赢,这便是正面讲的供给创新所推到的新境界——“包容性发展”。反过来讲,创新所提供的现在制约我们人类行为的最重大的代表性因素是什么?是“核威慑”。到了核威慑时代,现在普遍认为有最大的可能性预防第三次世界大战,使它的发生成为极小概率事件。世界上表示核威胁的“核毁灭钟”已经倒拨回来较长一段了。虽然现在我们仍看到局部的冲突,甚至有核威胁所带来的风险,比如现在大家关注的北朝鲜问题等等,这都不可否定,但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人类社会在核威慑的情况之下共同努力,去寻求走出共存共赢多赢的这样一条道路。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我这里在第二个层次所强调的供给侧创新实实在在形成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升级、解放,提供出我们应该关注、认同的和平与发展概念、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是与我们今天讨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在内在逻辑上是完全契合的,这种基础理论研究,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接下来第三个层次,要说一下关于以上时代和人类创新发生在供给侧所带来的正反两面论证分析,可以顺理成章地落到习总书记早就强调的“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提炼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如果从哲理上说,既然是人,既然现代人类都是智人这一系,无论是来自“走出非洲”也好,还是有别的什么可能的路径也好,发展到现在全球几十亿人口的这样一个国际社会,大家都必须认同人本主义立场——这个人本主义立场里隐含的就是你要承认人性,无论是哪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首先是人,人有他的共性,就是人性,这个人性不排斥他们的个性,不排斥差异,但是哲学上所说的对于共性和个性结合的科学把握,其实是并不复杂的道理:既然各个社会成员,即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这些人,都是人,那么各个民族国家现在具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积淀,各自明显有差异的要素禀赋,各自的政治、社会特点特征等等,固然表明他们都有个性,但是这些个性是在首先要承认共性、承认人的存在的人性原点之上所应该合理加以把握的。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的逻辑是什么?首先要承认地球人类的这个共性,然后构建和平,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顺应时代,凝聚共识,合在一起就是总书记在多次发言中间呼吁的全人类一起来发展。中国在这方面怎么样做贡献呢?改革开放,守正出奇,我们认同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政府体系还要更好发挥作用,包括已经发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个战略性的倡议又已得到了近乎全球的回应,其遵循的与引导的,不就是大家都认同有一个共同的可以去追寻的美好生活愿景吗?在这个共性之上是大家应一起发展。总书记到了美国说,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讲——总书记也已经说了这个意思,中国梦和世界梦也必然是相通相融的。这又使我想到其实这套哲理,早在中国过去的探讨中,已有著名的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先生做过总结表述,人类社会在一起必须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最后走向“天下大同”(这个“大同”又是古老中华文明中早已确立的理想愿景)。生活中大家感受到了区别,要“各美其美”,但接着好好想一想,你还要和别人打交道,认同人家的存在、即“美人之美”的同时,大家是可以汇合在一起而“美美与共”的,这就是追寻“天下大同”的逻辑和供给侧创新推进到共享经济时代主客观的汇合。这也就是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不管是创新发展还是讲伦理道德,我们对接“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应该清晰把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

所以,我觉得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是非常积极地让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走到包容性发展前沿状态的这个文明潮流之中,更多地在实际生活里去讲“求同存异”,“扩同化异”,基本趋向就是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间,我们中国和世界的人类社会,“美美与共”地在提升现代化文明的过程中间,形成和增进千千万万社会成员的福祉。

这些看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7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