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军:量子力学发展与传统文化复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52 次 更新时间:2017-09-26 17:22

进入专题: 量子力学   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  

赵安军  

2016年12月4日上午9点,国际易学联合会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召开了“量子纠缠与周易阴阳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孙晶会长主持,荣誉会长王国政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温明海教授、常务副秘书长庞薇以及部分国际易联理事及相关学者36人出席了会议。

以前听说过这样一则笑话:在某博物馆中,展出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头盖骨,观众络绎不绝地来参观,其中一个观众看见女王头盖骨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的头盖骨,就好奇地问馆员,馆员说,这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头盖骨,是她小时候的。

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人类就在这样的四维时空中生活着,但是人类只能够观察到三维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观察事物,直接看到的只是它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的片段。假如说有一个特异的人,或者说是某一个特殊的机器,在他(或它)的视野里,同时出现的是某件事物从出现到结束的全过程,即四维时空,那么维多利亚女王小时候的头盖骨和老年时的头盖骨就会同时出现在视野里,上面所说的那个笑话一点儿笑点都没有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简单化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观察事物就像手持遥控器看电影一样,可以随意看到剧情发展的任何一个片段,这就是类似四维时空的概念。或者更加简单化、形象化一点,把事物的发展全过程制作成一系列连续性画面,跟扑克一样拿在手中,可以随意抽出任何的一张。在比四维更高的空间里,比如五维和六维空间中,时间可以交叉,还能够相互穿越。

解密四维世界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诸如考古、测算等,大家都试图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再现,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走向进行判断。考古学家根据一片瓦砾可以写出数万字论文,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景象,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医生根据几张图表对患者的今后的健康状况作出判断,开列出处方。各种智库公司分析各种数据,对未来经济、政治走向分析判断。气象学家根据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未来的气象作出报告。虽然这些预测往往与现实不符,但是没有人对他们的工作性质提出非议。假如有人说《易经》可以预测,马上就有人说“封建迷信”。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发现的物质只占全部物质的5%左右,暗物质即使是电磁波也无法探测,它们只产生重力作用。我们把自己三维空间可见或者可探测作为检验科学的依据,是不是理论本身就有问题呢?就像是打着手电筒在夜里行走一样,只把我们能够看见的称之为科学,那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客观世界之大,你不能够看见和没有能力体验的事实还多得很呢。

科学的发展以物理学为代表。在经典力学阶段,认为物质是实在体,质量是物质含量的多少,质量、能量是守恒。相对论的提出,质量和能量守恒被打破,发现质能是相互转化的。光速为最高速度是这一理论的鲜明特点。

为了实现光与重力的统一,科学家提出了量子理论。量子理论认为,物质不是实在的,实在的只有事物之间的关系;光速也不是最高速度;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与坍缩模糊了传统的物质概念与意念概念的界限。

为了解决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相容的问题,弦理论被科学家提了出来。弦理论发展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M理论希望能够解释所有物质与能源的本质与交互关系,是终极理论。它对时空维数规定了一个上限——11维。

现代哲学起步于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又称理性时代,人们相信理性发展知识可以解决人类实存的基本问题。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的最终解放时代,将人类意识从不成熟的无知和错误状态中解放。人们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思想体系的方式。

哲学中,理性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在二十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处于支配地位,唯物主义者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唯物作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但是大家又说不清“物质”究竟是什么。

人们做出推理判断需要前提,有些前提是明显的,有些前提是隐含的,隐含的前提是不重要的或者是认为千真万确的真理,不需要再加以讨论了。从启蒙时代构建起来的哲学理论显然是以唯物主义为特色的,人们基本上一致认为这是真理。量子力学的发展,模糊了意识与物质的界限,这就相当于拆毁了现代哲学体系的基石。把全部世界执着地拉进人类可见的三维世界,并以此作为科学验证标准,这就是多年以来以为牢不可破的大前提。霍金认为,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尼采当年说“上帝死了”,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提出了“哲学死了”。哲学如果是基于物质是客观的理论基础并试图提供一种对宇宙万物的根本性解释体系,远远地跟不上物理学的发展进度,物理学的发展给予世界本源与宇宙发展的全部解释,哲学对科学的指导意义不存在了,它的使命终结了,从这个角度说,它确实是死了。如果把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领域归纳为哲学,哲学就会与人类一直并存下去。实际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不能改变人类自身的属性,自然科学越发达,人类对群体的依赖性越高,个体的独立性相对越低,社会科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自然科学家做好自然科学研究的工作,社会科学家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谁也不能够替代谁。西方的哲学会受到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冲击,而中国传统哲学则不然。

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就是《易经》,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领域一直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由于它的形成既未受到唯物执着的影响,又不存在宗教教条的限制,所以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从经典力学到到M理论)不会对它造成影响,也就是说,上帝与哲学是否死了,它都不受此影响。而且,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传统哲学受到世人诟病的那些方面,反而现实出其合理性。譬如,人们从量子理论和多维时空的理论角度看,《易经》的卜筮一点儿也不奇怪,而且有其合理性。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哲学一度被国内外学者们冷落和排斥。随着中国经济迅猛的发展,民族自信心随之增强,传统文化自下而上逐步受到重视,《易经》作为传统文化理论核心,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这一切还都是建立在自发的、感性的基础之上的,就像是人们在富贵以后建宗祠、修家谱一样,并不是理性理论研究的结果。

我们讨论量子纠缠与阴阳关系,试图为传统文化找到理论依据,就像是用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证实八卦的科学性一样,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二进制是自然数学,莱布尼茨发明计算机的时候,受到八卦二进制的激发,使用了自然界中具有两个极性的电磁铁作为运算和记忆材料,八卦提醒了他数学不仅有十进制,而且还有二进制,八卦在此事件中的作用仅此而已。

八卦、五行、《易经》的科学性自有其严密、系统的理论,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梳理,用计算机的发明去证明,难免让人产生牵强附会之嫌。

人类的眼睛和大脑是为了应付三维空间和四维时空而存在的,对于高维度的物体,则不具备辨识和解析能力。经典力学的局限,从表面看是把物质定义为实在体,更深刻的实质内涵是试图将一切客观存在都用三维空间可见来加以证实,并限定三维空间可见就是物质,否则就不是,这是执着于人自身生理特点限制的结果。受此限制发展出的理论,都会受到冲击。

量子力学的发展,在对西方哲学造成冲击的同时,却会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巨大的助力,这个助力将在根本性上起作用,而不是在细节末节与局部性上面。


    进入专题: 量子力学   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2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扶风书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