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北大国发院的格局和未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37 次 更新时间:2017-09-26 10:01

进入专题: 北大国发院  

姚洋 (进入专栏)  


编者按:9月19日晚,《守正创新,引领未来:讲述》国家发展研究院专场活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在活动中以《国发院的格局和未来》为题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全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供参考)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学校,特别是感谢郝平书记和林建华校长对国发院的厚爱,让我们在这里做北大的首场分享。国发院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在过去这些年里,我们得到了学校党委各个行政部门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们北大国发院的前身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它是在1994年由六位海归学者一起发起成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小到大,到08年的时候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在学校的支持下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至今已经有九个年头。


在教学方面,我们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硕士博士学位,这两个项目都比较少,特别是博士项目每年只招14个博士,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英,现在基本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全国高校就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经济学界基本上只招海归了,我们的毕业生能在海归的竞争里头脱颖而出获得很好的学校的教职,这说明了我们博士的质量。

我们从1996年开始办经济学双学位,至今为北大培养了一万两千名经济学双学位学生,为他们开拓思路、提升就业能力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今年承蒙学校厚爱,我们又招收了我们自己的本科生,第一届30名本科生已经进入学校。

从去年开始我们举办南南学院,第一批学员中硕士生已经毕业,博士生正在写论文。我们也不会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一定会把南南学院办好。在这方面我也特别感谢学校,学校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这样才使南南学院得以办好。

我们还有管理学的教育,有普通MBA和EMBA,至今也培养了几千名MBA学员,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科研方面,我们是老中青三结合。我们对年轻老师有严格的要求;我们稍微年长一点的老师做了很多智库研究,使得我们在国内包括国际上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关注,也有幸成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智库。


我们取得这些成绩,我觉得和以林毅夫老师为主的老一辈学者给我们设立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所以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发院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第一是严谨的学术。

林毅夫老师在1996年提出中国经济学的规范化、国际化和本土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也是沿着这条路走下来的。在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中国经济学引进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的全套体系,也引领了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出版《经济学期刊》,到现在成为和《经济研究》齐名的杂志,这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林老师从一开始就给我们确定了tenure这项严格的教师非升即走的制度,北大正在做这项工作,而国发院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严谨的学术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今年我们一个年轻老师和他的博士生发表了一篇文章在《美国经济学评论》上,据我所知这是第一位本土培养的博士生能够在世界最好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可惜他现在已经到了人民大学工作,所以成了人民大学的成果。


第二是参与中国的历史进程。

我记得二十年前我回国的时候,林老师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你要记住我们在书写历史。这句话的意义是非常重的!

我们国发院的使命是由我们这些老一辈的学者所奠定的,林毅夫老师、周其仁老师、张维迎老师、宋国青老师,他们在八十年代就是我这一辈学生仰望的灿烂明星。我们那时候也追星,但是我们追的都是这种学术明星。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周老师后面走,我竟然不敢跟他说话,因为他太高大了。

八十年代的学术和今天不一样,那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的学术。今天的学术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专业化所掩盖了,但是在国发院我们把这样一种精神传承下来。我们不敢说我们在国际上发表(文章)是最好的单位,但我们绝对敢说国发院是把严谨的学术和中国现实结合最好的海归机构。我们积极地参与中国的改革历程,提出了很多很有力的建议,我在八十年代就看过林老师写的建议,十几年以后形成中央文件;还有周老师参与电信改革讨论,最后方案基本按照他的方案来做;还有国企改革、医疗改革等等我们都是积极参与。正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做出的工作,林毅夫老师、周其仁老师、张维迎老师入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学三十人。

我们也不断地吸引优秀人才;我们和留美经济学会有很好的关系。留美经济学会是中国学生留美机构,林老师八十年代参与了创建。我统计了一下,至今我们有6位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加入国发院。


第三是一种开放的精神。

我们秉持北大合而不同的精神,大家可能都关注到林毅夫老师和张维迎老师的学术之争,大家观点非常不一样、学术取向也不一样,但是最后还能成为同事成为朋友。很多人看到他俩的争论之后记忆最深刻的不是他们的争论,而是他们最后争论完了之后还握手,这就是国发院的精神。另外我们不拘一格延揽人才,我们以前是纯海归机构,今天我们已经不是了,我们非常有幸聘请到了陈春花老师到我们院工作。另外一点,从一开始我们就设立了教授治院原则,所有重大事务必须全体老师投票才能通过,而不是一少部分人就可以通过。


国发院践行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坚持学术自由与国家使命相结合,这是国发院这二十多年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座右铭。

展望未来,国发院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北大校内以经济学为核心的研究国家发展的综合性学院。如果要找到一个国际上对标单位的话,这个对标单位恐怕就是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我们有信心在10-20年的时间里达到肯尼迪学院那样的水平,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谢谢大家!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北大国发院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16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大国发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