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近代中国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与纪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8 次 更新时间:2018-01-06 14:59

进入专题: 辛亥革命   双十节   民间社会  

朱英 (进入专栏)  


摘要:在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纪念辛亥革命的“双十节”仪式与“辛亥”记忆不断再建构的过程中,民间社会都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代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纪念、诠释以及相关方面的思想与活动,与政府、政党、政派相比较既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社会各界虽然也从政治上对革命的意义与作用加以阐释,但更多的是紧密结合自身的利益需求,表达其各方面的感受与认知。



关键词:辛亥革命  双十节  民间社会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新局。然而中国要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不仅在于国号更张,更在于民主共和观念之深入社会民众。因此,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如何纪念、认知与理解辛亥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关系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重大研究课题。立足于挖掘档案、报刊等丰富的相关资料,并通过爬梳民间社会各界别与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大众对武昌首义以及辛亥革命的认知和纪念活动,探讨其背后所隐含的重大历史话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辛亥革命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受到思想认识的限制,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之后,民间社会中的许多界别尚未意识到这是一场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的爆发,加之许多报刊上都接连报道各地受其影响而出现了金融动荡、治安混乱现象,于是伴随着革命必然带来的社会“阵痛”,在民间社会中引起了短暂的骚动与不安。尤其工商界担忧商业往来受阻和身家财产遭受损失,对此更是颇为敏感并深感忧虑。


但随着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各地革命政府建立之后,相继推行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工商业和私人财产等一系列新政策,以及报刊对革命的意义与作用广为介绍和宣传,很快使民间社会消除了对革命的担忧与误解,其态度与行动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工商各界人士都开始支持辛亥革命,拥护民主共和,甚至包括外国在华传教士的记忆与描述,也普遍认为这场“伟大的中国革命”与以往的叛乱显著不同,其影响也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王朝更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随后各个历史时期纪念辛亥革命的“双十节”仪式与“辛亥”记忆不断再建构的过程中,民间社会都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文化教育界人士多在报刊上撰写各种纪念文章,在集会上发表演说,阐发辛亥革命的意义,起到思想启蒙与动员号召的作用。工商业者则除了积极参与“双十节”纪念集会和各种庆祝活动之外,还在各家店铺门前张贴大幅标语和对联,悬挂国旗、灯笼。商会更是积极组织工商业者举行较大规模的提灯游行,由此使各个街市和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纪念辛亥革命的浓郁氛围,“辛亥”记忆也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得到强化。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同样也在“双十节”踊跃发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积极参与各种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当然,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参加“辛亥”记忆的传承建构,除自身主动的积极性之外,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政府、政党的推动与引导。自从民国元年北京政府将武昌首义爆发的10月10日确定为国庆日,以后每逢“双十节”,除了少数特殊年份,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安排部署各种庆祝活动,对国庆更是尤其重视,其中包括要求社会各界举行集会和游行活动。国民革命时期,以辛亥革命正统自居的国民党,更加重视组织工商界及社会各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各项活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每逢相关纪念日,都要大规模地在全国各地组织纪念活动,而且各级党政部门和要员还发表一些专门的通告和文章,向社会各界和海外华人华侨阐明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海外,是以领事馆为代表的中国政府例行举办庆典活动,实际上是官方常居领导地位。


上述两方面情况,一方面表明社会各界对辛亥革命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认识变化之后,积极参与有关辛亥革命的各项纪念活动,发挥了值得重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政府在纪念辛亥革命,建构“辛亥”记忆过程中进行社会动员的作用及其影响。由此而言,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明显存在着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的特征。另外,在“辛亥”记忆的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的各个阶层虽常常处于被动或者是从属的地位,但也并非完全是逆来顺受的规训,他们有时也为了自身的某种政治诉求,采取不同于官方的方式建构自己的政治记忆(1)。


细加考察,可以发现民间社会在传承和建构“辛亥”记忆的过程中,还较为突出地存在以下特点。


其一,在“双十节”国庆纪念中,社会各界既充分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与纪念,又显示了对现实政治与时局状况的极度失望。例如工商界人士曾说:双十节,中华民国建国之纪念日也。纪念者,纪念革命诸先烈断头流血之苦,懔前人创业之维艰,勖后人守成之,宜谨也。”(2)海外华侨在国庆纪念中也表示:希望我国人民,苟人人皆知我国之国庆历史,与吾人庆祝国庆之意义,协力同心同德努力,则中国之富强,可立而待也。”(3)这也正是纪念辛亥革命,发扬光大“辛亥”精神的精义之所在。


自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社会各界都憧憬民主共和的实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民国建立后军阀割据纷争,政客攘权夺利,外患日益加剧,不仅实业未见振兴,而且持续处于衰败状态,使社会各界均大失所望。于是,在历年“双十


节”纪念中类似的感慨与不满多有所见。有的文章甚至指出:吾可宝可爱之中华民国,已十二周年矣。……夫中华民国十二年来,内乱绵绵,人民所身受之痛苦,不可谓不创巨痛深,即以工商界而论,既苦于兵,又苦于匪,复苦于官。若不逢欧战,稍沾余润,则虽欲求今日之苟延残喘,亦将难之又难。回忆光复之初,人皆诚欢诚忭,以为从此可以享受共和之幸福者,几等于一梦黄粱。以此言庆,似不如大痛哭之为愈。”(4)海外华侨也同样表达了失望之情,认为民国建立后“内则法律蹂躏于权奸之手,国民颠连于苛政之下,所谓共和者安在?”(5)


其二,社会各界还经常借“双十节”纪念辛亥革命与国庆之机,表达对自身利益既得不到保障,又无法获得发展而陷于困境的强烈不满。工商界在这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民国政府中绝少人类,争夺倾轧之不遑,尚何睱奖护工商。匪但不能奖护工商,反以满清之苛捐恶税,变本加厉,重困吾工商,敲骨吸髓,以饱虎狼,种种与吾工商安居乐业之希望相反之德政,吾工商今日尚有噍类,宁可不纪念之耶?”(6)其他各界的不满情绪也十分明显,认为“今年之希望,旋得而旋失;明年之希望,复旋得又旋失。则此无量热血、无量头颅换来之民国,更有何希望之可言?”(7)海外的华侨中也有人认为,民国以来民众生活并无改观,非但没有自由,反而感到痛苦。政治上昏聩黑暗,对内压迫,对外妥协,整个民国只剩下空招牌一块(8)。


其三,社会各界也借助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诠释,表达自身的政治经济诉求。尤其是在“双十节”国庆纪念中,各界人士都会提出政治经济或是其他方面的要求。如宗教界呼吁在民主共和制度下,应该真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宗教界应有的权益。工商界人士更是利用“双十节”纪念日,从各个方面论述振兴实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吾国民之在今日,必须尽两大责任。第一,为对于各人本业之责任,即为工者力求工业之进步,为商者力求商业之进步是也。第二,为对于政治之责任。即对于政治,万不可取旁观之态度,而当任严重监督之责。”(9)工商界采取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是在“双十节”等有关纪念日,利用人们开展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纷纷走上街市之际,打出各种相关广告促销商品,或者是举行国货大巡行。如1925年“双十节”,广州各界均开展了纪念活动,工商业者也积极参与,“而最奇则乘机大张告白,减价招徕,以为庆祝也”(10)。1928年“双十节”,上海提倡国货大同盟委员会“除在会所悬灯结彩外”,还“通告全沪国货工商厂,制扎各种货样彩灯,参加提灯大会,以广宣传”(11)。


其四,在纪念辛亥革命与“辛亥”记忆建构的过程中,各界民众的政治思想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与提高。例如在1917年“双十节”,上海教育界人士阐明:帝制覆,复辟仆,所恃维何,人心而已。人心不死,则名义上之共和,终有达到事实之一日。今日国基未固,宪法未成,忽忽又六年双十节矣,设任其淡漠过去无所表示,曷以促进步而策将来,况乎觇世界大势者,将以此民意之倾向,定国步之安危焉,提倡社会,责在学界,非曰庆贺亦以志纪念。”(12)到1925年,民间社会中更有人意识到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未除,其原因虽然是由于“政治不良,要亦人民缺乏国家观念,不尽爱国责任耳”(13)。一位上海工商界人士在1923年《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发表文章,也透露出“辛亥”记忆建构对其所产生的政治影响:余亦久为工商界之一分子,素不与政治发生关系,惟自去岁由美国檀香山参预太平洋商务会议归来,则已发生_大觉悟”。而促使其“发生_大觉悟”的事件,即是回国时经历了日本华侨大张旗鼓地庆贺国庆建构“辛亥”记忆的行动,由此意识到:“良以政治良否,与工商息息相关。现今吾国工商业之困苦颠连,奄奄—息,即以政治不良为一大原因,工商界万不可以自己无力干涉政治为藉口,而放弃对于政治之责任。要知欲求今后吾国工商业之发达,即不言大者远者,而欲求今后吾国工商业在国际竞争上处于不失败之地位,亦非国民自进,而扫现今政治上之污秽而不为功”(14)。


其五,社会各界虽表达了诸多失望与不满情绪,但并非完全陷于绝望,而是仍然充满希望,并借此机会呼吁政府与各界借助宝贵的“辛亥”历史遗产,共同努力,完成辛亥革命未完成的艰巨历史使命。宗教界人士曾表示:当此国庆,大众应该想一想,如何才能尽我们的责任,使今后的国庆随岁月以俱进,不随岁月而独退,那才是根本上的庆祝啊。”(15)“辛亥革命就是完全失败,也值得纪念,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开_条成功的道路。……所以每届双十节来到,我们一面要庆祝,一面要想到‘革命尚未成功'国人应有的努力。”(16)工商界人士同样也意识到:今中华民国已为吾人民之国,徒以军政之余孽未尽,民治之基础尚幼,以致徒拥虚名。然吾国民固不可袖手旁观,而当努力以求真共和之实现也。国庆纪念之意义,在发展国民之爱国思想。”(17)


综上所述,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纪念、诠释以及相关各方面的思想与活动,虽然也从政治上对革命的意义与作用加以阐释,但更多的是紧密结合自身的利益需求,表达其各方面的感受与认知。难能可贵的是,社会各界并未将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社会弊端乃至祸害,简单地归咎于辛亥革命。与此相反,他们还认为“双十节”纪念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还需要认真思考纪念“双十节”的重要意义。“我们为什么不想,这国庆节是从哪里产生的,这国庆是不是我们先烈的鲜血和志愿的代价,因此而我们又要想到,我们再这样的不振作,恐怕这国庆不能应得长久”(18)。正因如此,社会各界许多人士都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长久而持续的积极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这种长久影响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与分析,还需要做更为系统的全面探讨。


本文刊于《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感谢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硕士刘可提供稿件。


注释:

(1)也有人仅仅认为“官方掌握集体记忆媒介的主导权,在各种仪式中的演出是权力的一种展现,下层民众受到动员以各种形式参与节庆,更是规训的一种写照。参见周俊宇《塑造党国之民——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考察》,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台湾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4页。

(2)纯根:《双十节吾工商所当纪念者》,《工商新闻》1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3)《廖岛本届国庆之盛况》,《叻报》1927年10月29日。

(4)毕云程:《工商与国庆》,《工商新闻》1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5)《呜呼国庆日》,《叻报》1914年10月12日。

(6)纯根:《双十节吾工商所当纪念者》,《工商新闻》1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7)陶行知:《民国三年之希望》,载《陶行知全集》卷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99页。

(8)俗禅:《今年国庆感言》,《叻报》1928年10月9日。

(9)毕云程:《工商与国庆》,《工商新闻》1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10)《各界对于双十节之表示》,《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9日。

(11)《各界庆祝国庆预志》,《申报》1928年10月9日。

(12)《教育界筹备双十节纪念》,《申报》1917年10月5日。

(13)《双十国庆纪念补记》,《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10月12日。

(14)毕云程:《工商与国庆》,《工商新闻》1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15)《十四年的国庆》(社论),《信义报》第13卷第36号,1925年10月。

(16)《本届双十节的感想》,《兴华报》26卷第39册,1929年10月9日。

(17)毕云程:《工商与国庆》,《工商新闻》1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18)董巽观:《国庆节的“想”》,《工商新闻》923年10月10日,国庆增刊。


进入 朱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辛亥革命   双十节   民间社会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528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