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允星:网络“拉票”现象批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5 次 更新时间:2017-06-21 22:17

辛允星  

自从使用微信这段时间以来,我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各种“拉票”信息,甚至直接收到某友人要我为XX“投一票”的求助邀请。这些“投票竞赛”名目繁多,不一而足,涉及到高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研究生导师、最美教研室、家庭事业兼顾型模范、藏书先锋的评选,也有由社会人士发起的最萌“小艺术家”、最受欢迎的“好声音”、最佳“辩手”的评选等。面对这样的“拉票”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我通常在感觉“适合”表态、具有“投票”资格的情况下才参与其中,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敬而远之。

从政治学的常识来看,投票现象的产生源于“民主”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特定政治群体由此进行“公共”决策,对此,古希腊时期的城邦政治实践已给出了很好的阐释。中国向来都缺乏民主政治的传统,尽管民国以来就出现了所谓的“投票”政治,但是众所周知,那大多都是“走走过场”,不管是从程序合法性还是结果公正性的角度来看,它都没有多少真正的进步意义。在这样一个严重缺乏民主文化的国度里,何以会出现纷繁多样的网络投票现象?它是否意味着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之觉醒?我思考之后的答案是“非也”!

梳理现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我们可能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投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投票人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需要;第二、投票人必须了解各位候选人,能够掌握他们的核心信息(与投票竞选相关);第三、投票人必须拥有独立人格,能够自主做出选择。具体来说,作为特定行动主体的个人参与一次投票活动,他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正如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活动,只有某高校的工作者才有资格对该校的公共事务做出评价;且只有具有这种“身份资格”的人才可能掌握候选人的信息,也才能基于这些信息给出相应的“抉择”;同时,只有在投票人未被诸如武力、收买、人情等外部因素所干扰的情况,他们做出的选择才能代表其真实想法,从而体现民“主”性。

带着这样的理论关怀来审视中国当前的网络“拉票”现象,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问题之所在——它将投票行为主体的身份范围“肆意”扩大,从而导致大量对候选人信息毫无掌握的人参与到了投票活动之中,更重要的是,因为“关系”和“人情”因素的大量渗入,使得这些投票行为变得彻底失去了其应有的底色。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网络“拉票”现象已经将所谓的“竞选”糟蹋得与候选人的“事实信息”毫无关联;在这个竞技场里,拼的是人脉,比的是人缘,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为各种“网络贿赂”行为的发生打开方便之门(关于此,我已经从身边的朋友那里获得了证据,他说,网络上有公开出售这种“票击点”的,每一票大概二角左右),从而生产出赤裸裸的“伪民意”,演绎出彻底底的“假民主”。

由此可见,当下大面积发生的网络“拉票”现象非但不能说明中国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之觉醒,而且恰恰展现了人们对“民主”的蒙昧主义认知状态和“滥用”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网络“拉票”现象实际上正是对中国传统“关系”文化的再生产,因为拉票者在开展“拉票”行动的过程中所展示的主要心理就是“靠关系”进行某种竞争,而极少会有人考虑到其中的“公正性”话题,甚至还有些人直接认定,这种“关系”的竞赛本身已经可以等同于“公正”的最佳实现机制,而丝毫意识不到二者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很显然,这种现象与我国农村两委干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极其相似,它们都彰显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步维艰之现状,都证实了中国公民文化培育工作的进展已经严重滞后。

总而言之,中国的网络“拉票”现象与“现代民主”毫无关联,这其中充满了功利主义的色彩,却难以展现人格独立的面向;它延续了中国传统“关系”文化的糟粕,却未能吸收现代“法治”文明的精华。面对这样简单的道理,广大中国人似乎失去了起码的反思能力,他们沉浸在一场场毫无意义的“电子游戏”里面怡然自得,乐此不彼,殊不知自己早已沦为中国传统关系文化的牺牲品,这不能不让人深感悲哀!在此,我又想起了那个古老的问题: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真的不配享用“民主”?这个巨婴国里的“巨婴”们,还能醒否?

本文责编:xinyunx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7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博客中国—辛氏评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