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青: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05 次 更新时间:2017-06-11 00:12

进入专题: 计划经济   大数据  

蒋志青  


自去年11月份至今年5月底,在马云和经济学人钱颖一、吴敬琏、张维迎等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计划经济的论战。


2016年11月19日,马云在"2016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发表演讲说:"昨天在一场交流里,马克思主义讲到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到底哪个好?我认为这个观念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数据的获取,我们对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中医的医生在没有发现X光和CT机之前我们是没办法把肚子打开来看一看,所以中医的号脉,望、闻、问、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指挥系统,但是X光和那个出来以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相信数据时代我们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明确的掌握,就像世界经济我们将会有一个X光机和CT机,所以30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


针对马云断言: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数据时代我们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明确的掌握,30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钱颖一、吴敬琏、张维迎等经济学人提出反驳。


2016年12月7日,钱颖一在"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说:"二十世纪全球经济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人类尝试用计划经济替代市场经济,希望创造效率更高同时分配更加公平的经济运行机制。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计划经济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与发达市场经济距离越来越大,而且也无法与新兴的市场经济竞争。到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几乎所有的计划经济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是这个历史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子,而且是突出的例子。---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会下意识地又想到计划经济。不过,机器不会代替人,因为机器没有想象力,没有激情,没有理想。但是,既然人有激情、有理想、有想象力,那么人就同时也会有激励问题。所以,激励问题是经济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无论技术如何发达。---如果计划经济的问题仅仅就是信息收集和计算的问题,那么随着计算机的进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计划经济似乎又有希望了。然而,只要人的决策仍然起决定性作用,人的激励问题就是不能被忽视的。"


钱颖一指出,只要人的决策仍然起决定性作用,人的激励问题就是不能被忽视的。他是从"人的激励问题视角",来反驳马云的。


2017年4月16日,吴敬琏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表演讲说:"长时间以来,我们并没有讨论清楚市场经济为什么优于计划经济这个基本问题。大家太注意现象层面的就事论事了。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有学者第一次论证了计划经济可以跟市场经济一样有很高的效率。但是有一个前提,信息必须是充分的。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计划经济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能够跟市场经济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是后来又有学者证明了这样的信息机制是不可能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之下的,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的完全性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分散产生的,怎么可能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到一个重要的制定经济计划的机关,然后得出结果呢?---有人说用现在的大数据和计算机来收集这个信息,建立全国网络,这个罗马尼亚做过,苏联也做过,七十年代网络就建成了,都没有成功。所以说有了大数据就能搞计划经济,这个说法是非常可笑的。"


吴敬琏认为,有大数据也不能搞计划经济。他是从"信息视角",来反驳马云的。


2017年4月28日,张维迎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说:"有人认为大数据的出现可能会使计划经济重新变得可行,这完全是错误的。为什么?硬知识和数据尽管对企业家非常有用,企业家决策时确费用实也需要数据,但这些数据是谁都可以得到的,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一定是超越这些知识和数据的,也超越我们现在讲的大数据。仅仅基于数据的决策只是科学决策,不是企业家决策。企业家必须看到这些知识和数据背后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且不同企业家看到的东西可能完全不同。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配置稀缺资源,假定资源、技术和偏好给定,然后根据目标去选择手段。实际上,市场真正最重要功能不是配置资源,而是改变资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组织形式来改变资源的可用程度,甚至获得全新的资源。这些改变就是我们讲的创新,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创新带来的,这种创新不是数据能提供的,包括大数据。就创新而言,数据能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家的决策一定是超越数据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什么?基于过去无法预测未来,这就是我们需要企业家的原因,如果能用数据预测出未来就不需要企业家,只需要管理者,甚至机器人即可。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基于统计模型,不是基于计算,而是基于自己的心智、想象力、警觉性、自信心、判断和勇气。任何可以通过统计模型做出的决测,都不是企业家的职能,只是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毫不奇怪,企业家的判断通常是常人不能理解的。"


张维迎认为,有人认为大数据的出现可能会使计划经济重新变得可行,这完全是错误的。他是从"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视角",来反驳马云的。


对于经济学人的反驳,2017年5月26日,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演讲时作出回应:


"去年我提了一个观点,我说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将进行重新定义,我们在过去的五六十年,大家认为市场经济要比计划经济好很多。但我个人觉得,未来三十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将会被重新定义。我这个观点在国内得到了很多的经济学家一致批判,大家觉得我是胡说八道。这里我自己先告诉大家,我指的计划经济不是那时候苏联的计划经济,也不是中国刚开始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我想问大家,如果这只无形的手你愿意摸到,你愿意做计划吗?在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人类取得对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以及处理的速度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了可能。"


马云坚持:大数据让计划成为可能。


马云的观点无疑是有待讨论的。而钱颖一、吴敬琏、张维迎的反驳并没有抓住要点。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现代经济学认为传统经济学有个巨大的漏洞,遗漏了解决基本经济问题的主角:"谁"来生产。


"政府"是主角的经济体制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是主角的经济体制称之为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角是"政府"。


计划经济犯有政府职能定位错误


工业时代以来,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一切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工业时代,人类的交易活动种类越来越多,整个社会成了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以交易活动为主线的产品网络。产品可以基本分为三大类: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混合产品类本文暂不讨论)。


企业的职能是提供私人产品,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简化企业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私人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快捷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私人产品领域定义了企业的职能。


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在遵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简化政府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快捷地满足国民的需求。公共产品领域定义了政府的职能。


当然,在私人产品领域与公共产品领域之间,任何国家并没有一条绝对的界限。因为社会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致使不同国家的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结构不同,国民对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需求不同。从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降低产品成本角度出发,不同国家的国民对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边界认知不同。这个界限,在国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中,在科学发展中,在社会进步中,将会不断地得以调整。为此,企业职能边界和政府职能边界在社会发展中应适时调整。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均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政府废除了市场,废除了千千万万的企业,超越了它的职能边界,管了不应该管的私人产品事务,这是计划经济失效的本质原因。


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能力问题。


政府主管经济的人员是政府官员,不是企业家,不具有经营企业的能力。


现代经济学有两条公设:资源有限,能力有别。


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既依赖于土地、矿山等资源,又依赖于自身的能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且资源是有限的。能力是人类配置资源的能力,并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我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两条公设的第一个推论是,只有让能力高的人来配置资源,资源才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第一推论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人的能力差别的信息呢?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取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差别信息的。市场竞争是人力资源与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市场竞争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经营者之间的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市场,提供产品。只要市场上某种产品不是垄断的,必然会在经营者之间展开竞争,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交期短的产品的经营者将获得竞争的胜利,继续掌握一定的资源,而失败者将退出市场,丧失对资源的配置权力。


成功的企业家是市场竞争的胜利者,市场竞争证实了他们具有经营企业的能力。


政府官员是政府任命的,没有经过市场的选择,为此,政府主管经济的官员难以承担主导经济的大任。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失效的根本原因。


同时,政府主导经济使得国民丧失经济自由,降低了国民选择、决策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致使国民自主能力整体下降,势必危害社会发展。政府主导经济使得政府不仅握有政治权力,又掌握经济权力,产生无限政府。无限政府不仅使得政府的管理成本过高,而且易于诱发政府官员腐败。尤其在当下中国,由于政治体制原因,官员的选拔体制正如近二十几年流行的一副对联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哪些无能的官员不仅没有可能将国民经济管好,而且产生了大量的腐败分子。


当然,在民主体制下,国民也可以选择企业家来管理政府。例如,今年美国人选择了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但是请注意,特朗普政府也只能提供公共产品,并不允许插手私人产品。此外,为避免腐败,今年1月,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特朗普放弃公司的领导和管理权,并且辞去了他担任的各项职务。其女儿伊万卡·特朗普的丈夫贾瑞德·库什纳被任命为白宫高级顾问以后,伊万卡本人也将不再担任公司职务。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知,计划经济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超越了它的职能边界,并且政府工作人员不具备经营私人产品的能力。


马云不是经济学人,未必理解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讲到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2016年11月19日,马云在"2016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的演讲时说:"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数据的获取,我们对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这句话说明了马云真非经济学人,他的论证是不当的。因为,他不理解"看不见的手"。笔者将在"我对'看不见的手'的理解"一文中与马云探讨"看不见的手"的寓意。


马云从数据可能发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视角,来肯定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说明他并没有意识到计划经济问题的实质在于政府职能越界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马云完全没有意识到政府的问题,只是他并没有把政府职能越界问题列为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马云曾经说过, "今天,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两驾--投资和出口这两件事政府做得最得心应手,但是搞消费是企业家做的事,消费成熟,才意味着市场经济的成熟。"(马云:从政府手里要资源 这种企业没出息2015-11-16 来源:新京报)此话说明马云意识到私人产品是企业家的事情,不是政府的事。


马云对政府指导经济是警惕的,他说过:"我自己觉得我可能有点反动,我响应的是预判十年以后,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先干,等他一号召,我转身就跑,等大家上来,轮不到你机会了。"(马云:我可能有点反动 政府号召的事我转身就跑 宏观经济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2014-12-08  )


马云对于与政府官员的合作是保持距离的。 "马云曾经的同事、阿里集团前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拍完纪录片又写书,分析出马云成功的40个秘密。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跟政府'只谈恋爱不结婚"'"。"他回忆,'以前有地方政府会找到阿里巴巴,希望一起投资项目,但马云总是说,不,我们希望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希望与政府联合投资。'"


("中南海熟人"马云如何与官员打交道?2015年11月18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姝 )


当然,马云也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的社会作用:他说过:"今天是商人的机会,今天是我们可以展示我们对未来的判断,今天是我们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今天我们更能展示企业家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只有企业家强大,中国才能强大;只有企业家昌盛,整个中国市场才能昌盛。" (马云:我可能有点反动 政府号召的事我转身就跑 宏观经济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2014-12-08 )"只有企业家昌盛,整个中国市场才能昌盛。"这句话说明马云意识到企业家是市场的主导者,政府不是市场的主角。


2017年5月26日,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演讲中说:"在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人类取得对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以及处理的速度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了可能。"


"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了可能。"这句话针对的是市场,是企业,并非政府。当然,大数据也能让政府变得更聪明。这里要请马云回答一句话:" 如果大数据让政府变得更聪明,你愿意让政府主导经济吗?你愿意让政府为你的企业做计划吗?"马云的回答有可能是"Yes"吗?如果计划经济可行,那就不需要企业家了。即便大数据能让政府变得更聪明,也只是在公共产品领域更聪明,而不是私人产品领域更聪明。根本原因在于,笔者在前文指出的,政府官员不是市场选择的,他们不具备经营市场的能力。


从"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在于政府职能定位错误"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钱颖一、吴敬琏、张维迎对马云的反驳没有抓住要点。


钱颖一是从"人的激励问题视角",来反驳马云的,没有抓住"政府职能定位错误"这一实质问题。"人的激励问题"源于"政府职能定位错误"。正是由于政府主导经济的原因造成了激励扭曲。


吴敬琏认为,有大数据也不能搞计划经济。他是从"信息视角",来反驳马云的。大数据不是计划经济问题的本质原因,吴敬琏也没有抓住"政府职能定位错误"这一实质问题。


张维迎从"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视角",来反驳马云的。这无疑是有力的反驳。但是


张维迎依然没有直接从"政府职能定位错误"这第一计划经济实质问题出发。他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视角"只是论证了企业家的作用。如果首先指出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是政府职能定位错误,直接将政府排除在市场之外,从根上废除了计划经济,然后再从"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视角"来论证只有企业家才是市场的主导者。这样的论述,能使得马云以及其他非经济学人理解起来更清晰一些。当然张维迎对于政府的职能边界问题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只要看看他在去年炮轰"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即可得知。


作为经济学人的钱颖一、吴敬琏和张维迎不应苛求马云,不能要求他像经济学人那样发表言论。正像马云也不能要求经济学人能够像他一样来经营企业一样。不仅马云,还有一些并非经济学人也难以理解计划经济问题的实质。


近二十年前,一次与徐友渔见面。当他得知我正在研究信息经济学,从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后,对我说,有人认为,凭借信息化,计划经济可以实现。


我回答说,这是错误的认识。计划经济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犯有政府职能定位错误,无关于信息化。


蒋志青

2017年6月9日


    进入专题: 计划经济   大数据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62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