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山:说宰相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49 次 更新时间:2017-04-29 14:40

进入专题: 宰相  

周树山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有叫御史大夫的,有叫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止一人,似乎是集体领导,但仍以一人为主,而曹魏一朝,大将军就是宰相。名称虽变,实质一也,都是皇帝下边总揽全局的主事者。


我观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骑在皇帝脖子上的。不用想也会知道,曹操是也。他名为丞相,其实汉献帝在他脚下,不过是一只随时可踩死的蛤蟆。他可以仗剑入宫,把皇后从藏身的夹墙中搜出,扯住头发杀掉,皇帝只有打抖的份,一句话也不敢说。曹操刚当丞相时,皇帝及其臣子还想维护典章制度,耍一点皇帝的威风。按汉家制度,臣子带兵出征,去陛见皇帝,必须丹墀跪倒,武士将双戟交叉其头上,臣子膝行而前,向皇帝言事。汉献帝不知深浅,对曹操真搞过这么一次。曹操当时一怔,但碍于臣子名分,不好发作,待他抬头直视皇帝,皇帝看到他冷酷凌厉的目光,如同被毒蝎蜇了一般,全身麻痹,冷汗涔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从此曹操再不上朝。曹操后被封为魏王,已建了国中之国,到他晚年,尺土一民,皆非汉有,全是曹魏的天下了。夏侯惇被封了个汉朝的爵位,气得他大发脾气,他“耻为汉臣”,认为是对他的耍笑和侮辱。皇帝做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意思?所以等曹操一死,他的儿子曹丕立刻将刘协一脚蹬开,自己做了皇帝。


第二是在皇帝背后捣鬼,擅权祸国的。这要有个前提,就是皇帝昏庸,或者是一个孱头傻蛋。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宋代的秦桧、明代的严嵩,皆此类也。他们久居权力中枢,培植亲信,贿买权贵,结网盘根,打击异己,为的是攫取个人利益。他们治国无策,捣鬼有术,外示淳厚,内藏奸诈,为了荫妻封子,世代富贵,社稷江山管他娘!他们指鹿为马,天良丧尽,其劣行败迹,朝野尽知,甚至成为民间的歌谣笑料,只瞒着皇帝一人。但言路阻塞,皇帝昏聩,所以他们的宰相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致仕、老死,或被政敌搞掉。奸相当朝的结果,是葬送江山,或埋下大厦倾覆的祸根。


第三是死于皇帝刀下的。如秦代的李斯,被赵高所陷,父子尽被腰斩西市;又如明太祖时的胡惟庸,被朱元璋以谋反罪灭族,皆此类也。这里有政敌之间的殊死斗争,也有君臣间的猜忌互噬,其是非难以明辨,或许也无是非可辫。在专制的铁幕后面,权力斗争本就是血腥的游戏,朝坐庙堂,暮为伏尸;昨日宝马香车,一言九鼎,今天身陷囹圄,沦为罪囚,此本属寻常。朱元璋杀胡惟庸后,遗令朱家王朝世代不许设宰相一职。明朝不设宰相,名字改为首辅。张居正当过皇帝的老师,后来当了首辅。他是个治世的能臣,给朝廷干了很多好事。那时皇帝小,事事听他的。他死了,皇帝执政了,把他的家抄了,把他的坟墓也掘了。他虽然没死在皇帝刀下,但他的儿子被杀掉了。所以说皇恩不可恃,权重不可久,即使贵为宰相也不行。


第四是跪在皇帝脚下的。这样的宰相,历史上所在多有,举一个大家熟悉的,就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跪在皇帝脚下,会使很多人不高兴。因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他是历史上所有贤相的代表,为了刘备父子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忍辱负重,勤于国事,他不但是一个忠臣的楷模,也是儒家完美人格的代表。后世的人对他几乎没有一点微词,歌颂他的诗文汗牛充栋,他的名字妇孺皆知,知名度超过任何一个古人,甚至被供奉在庙堂里,享受祭祀的香火。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物,说他跪在皇帝脚下,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但是,诸葛亮地位再高,名气再大,也是一个臣子,皇帝哪怕如阿斗那样的弱智小儿,也是君父。诸葛亮之所以被歌颂,不就是他恪守儒家的道德伦理吗?他在皇帝面前不下跪,那岂不成了“奸雄曹操”,他还是诸葛亮吗?我们看他的《出师表》,何等谦卑恭顺,“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不跪下,是说不出这种话的。他一跪,君臣的名分就昭然了,他再表示“报先帝以忠陛下”的决心,刘备父子两代忠仆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他的“伟大”也显示出来了。他因此感动了中国一又一代皇帝治下臣民百姓,觉得做一个诸葛亮那样的忠臣是多么好!皇帝是什么样子呢?昏庸还是作恶?宰相管不了,他只有“鞠躬尽瘁”的职分。诸葛亮是老皇帝的臣子,还可以委婉地规劝一下小皇帝。更多跪下的宰相,他连规劝也不敢,更遑论“抗旨不遵”?历代跪下的宰相,无不是恭顺的臣子,反倒是宰相身边和下边的臣子不知深浅,总搞“文死谏”,结果丢掉了性命,皇帝照样作恶。宰相呢,因为他事事都按皇帝的旨意办,皇帝脸上不高兴,他就惴惴然,皇帝打个喷嚏,他也会吓一哆嗦。他遇上了强悍且作恶的皇帝,他不肯做曹操(或许也不能),又不想被杀掉,他就只好跟皇帝去作恶。历史上跪在作恶皇帝脚下的宰相没有不声名狼籍的,因为皇帝造的孽有他的一份,他脱不了干系。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是个例外呢?第一,他长期带兵在外,朝中的事他不该负责。第二,他出征之前,已经上了《出师表》,规劝告诫的话说在了头里,你不听,我也没办法。诸葛亮的聪明不但表现在他洞明世事且用兵如神,他是很会做人并懂得人生策略的人。他知道摊上刘禅这样昏庸的皇帝,这个小朝廷是没有指望的。皇帝昏庸必作恶,如果他留在朝中,和皇帝的关系难以相处。无论顺旨还是抗旨,都会毁了他的名节,所以他索性跑到外面去。诸葛亮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他岂能不知以蜀中弹丸之地,连年作战的疲敝之兵去征伐强大的魏国是狮兔之搏吗?六出祁山,实为躲开皇帝也。第三,他死得早,这成全了他一世的英名。试想,曹魏灭蜀大军涌入成都,刘禅和诸葛亮君臣二人自缚其身,开城纳降,做了俘虏,或者他如很多殉难的将士一样,在军中自杀,还有后来被人敬为神明的诸葛亮吗?所以,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活得太长,与蜀汉小朝廷共始终的诸葛亮,有了诸葛亮这个完美的儒家人格的化身,供后世景仰和学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幸运,虽然他也是跪着的。


历史上的宰相,其人格无论高尚还是卑下,其才能无论杰出还是平庸,和皇帝的关系总不外以上四种情况。这是封建专制时代君臣名分所决定的。那么宰相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这样位高权重的职位有什么历史渊源吗?章太炎有一篇考证文章,题为《专制时代宰相用奴说》,他考证出所谓宰相者,原本是帝王最下贱的奴才。 “草昧之世,神人未分,而天子为代天之官,因高就丘,为其近于苍穹。”“大抵古天子端居岗阜,而从官以射猎为事。”想一想,这符合文明初始的社会现实。“天子”为什么要住山上,一是安全,二是山近苍穹,可以接近神灵,所以泰山封禅来于古制。从官们有射猎的,有给帝王治膳的,治膳者今称厨师,古称宰(因为要宰杀猎物嘛),章氏引古籍曰:“《曲礼》述夏、商之制,太宰尚卑,是其职本在治膳。然自伊尹任政,而冢宰之望始隆。孔子言高宗以前,君薨则百官总己以听冢宰。明冢宰之贵,商时已然。至《周礼·天官》太宰遂正位为五官长,然其所属冗官,犹是宫中治膳之职。”原来宰相的祖宗乃是给“天子”做饭的伙食长,商汤之相伊尹本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也是最贤明的“宰相”,但他也和厨艺脱不了干系,“伊尹说汤以至味”(《本味》),原来他是烧汤的好手。章氏又考证“宰相”云:“相沿有宰相之名。其原委至暧昧也。相之为名,本瞽师之扶掖者耳。稍进而赞揖让,槃辟之礼者亦名为相,其本皆至贱矣。”后来,“宰”和“相”才合而为“宰相”(我私下揣意,似乎“丞相”之“丞”,也和厨下的事脱不了干系。“丞”可考为“蒸”,古有“蒸尝”一词,虽指秋冬祭祀,但似也与献祭的食物有关)。为什么原本职分猥贱的小臣后来竟能执掌国柄呢?章氏谓:“盖昵近之臣,易得君旨”。我觉得这解释是不错的。那么,宰相掌权视事之后,君王是否就信任他呢?太炎先生考证。历代宰相基本都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总是安排另外一伙人来分他的权,掣肘辖制他,把他架空起来,决定军国大事的权力常常不在宰相手里。“则知古之宰相,皆以仆从小臣,得人主之信任。其始权籍虽崇,阶位犹下,最后乃直取其名以号公辅。然至于正位之后,而人主所信任者,又在彼不在此。汉之丞相、御史,权位皆至重也。东汉谓之司徒、司空,而国政已移于尚书矣。唐之尚书令、仆射、中书令、侍中,权位皆至重也,其后只为虚衔,而谋议国事者曰平章矣。明初也置中书省左右丞相,自胡惟庸谋反以后,禁不得设,而天子所与论道者,归之内阁矣。明之大学士,秩不过正五品,至满洲乃以此为公辅之正名,而政权复移于军机处矣。是知正位居体之臣,为人君所特恶,必以近幸参之,或以差委易之,然后能得其欢心,知其要领。彼与阉人柄政,固未有以大殊也。”看来,宰相得不到皇帝信任乃是常情,不是让“近幸”来分他的权,就是让他去干些无关紧要的差事,皇帝特别憎恶的大多是居于正位的宰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所尊贵的是天子与诸侯,宰相这种没有土地和子民的臣僚,自以为侍帷幄、参密议,名为帝师,或曰王佐,其实不过是皇帝的高级奴才。


当然,太炎先生是对上古时代官制和古籍的考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后世的实情或许容有差异。但君临天下的帝王是把一切人都看作奴隶或奴才的,即使贵为宰相和帝王之间也是主奴的关系,这却是历史的真相。


2010年9月6日深夜于威海贝舍


(发表于<书屋>2011年第3期)


    进入专题: 宰相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16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