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刘伯健:朝鲜半岛危机与东亚地缘政治博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65 次 更新时间:2017-03-20 21:56

进入专题: 朝鲜半岛危机   东亚地缘政治  

郑永年 (进入专栏)   刘伯健  

中朝关系加速倒退

郑永年:此轮美韩军演单从投入装备来看堪称史上规模最大,但真正让人感到紧张的除了军演本身,逼近临界点的朝核危机和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是局势紧张的根源。朝鲜此前的导弹试射已经证明了它攻击美军驻日基地的能力,而中国在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建设也因美韩部署萨德而受到沉重打击,朝中关系也在几波对朝制裁和金正男事件中继续加速倒退。从公开的资料看,此次军演强调了对朝外科手术式打击和斩首行动,其中也包含有萨德反导系统的防空演练。此次演习即使不会引发小规模军事冲突,也会刺激朝鲜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仅如此,演习将提高萨德系统的实战效能,实际上进一步增强了萨德部署的国内国际合法性,这无疑也伤害了中国的利益。

然而,从目前的国际(东亚)舆论结构来看,半岛危机的发展已经让美日韩悄然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这远远好过美国当初在科索沃和伊拉克等危机管控上所处的道义窘境。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处于被动的一方,至少是相对被动。

刘伯健:是的,关于军演本身,我认为演习不大可能是准备“假戏真做”,也并不是蓄意要挑起全面对朝战争。首先特朗普还并没有做明确的国内外战争动员,韩国方面政局动荡、新总统也未产生,美韩既没有设立大型禁飞区,也未向金正恩发最后通牒,这意味着美韩都没有发出真正打大仗的信号,所以目前美韩在半岛的军事姿态仍然以心理威慑和防守反击为主;其次特朗普对内正专心于吸引投资整顿制造业,对外急于兑现他所承诺的消灭伊斯兰国,朝鲜战争如果此时打响,考虑到朝鲜的国防实力和军民抵抗意志,美国在半岛的年均军事开支预计将会超过伊拉克战争(2003-2011)的1000多亿美元,这种规模的开支是暂时受困于举债上限的美国难以承受的;第三,金正恩的朝鲜与当初金日成的朝鲜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前者国家行为的根本动机是保证政权的生存安全,后者国家行为的根本动机是通过武力统一半岛,面对来势汹汹的美韩军演,金正恩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当然会还击,但朝方非常清楚还击形式的尺度上限。

而在另一边,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也证明了韩国方面在应对朝鲜还击时的相对克制。总之,特别在完全没有确认中俄可能的反应之前,美韩现在单方面突然大规模对朝军事行动将会非常危险,不仅会损失颇重而且没有必要。所以在短期内,暂时美朝韩任何一方都还没有全面求战的动机,但不排除小规模擦枪走火的可能。


半岛战火越来越近

郑永年:是的。即便双方的最初动机都是以防守反击为主,但半岛危机演变的大趋势仍然是离战火越来越近,这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模式:不断相互威慑较劲导致危机风险程度持续上升,双方武器的扳机扣得越来越紧,直到最终开火。另外,我们需要认清的是,美韩军演只是美国亚太军事存在的一个缩影而已。美国在日韩部署萨德和其他X波段雷达是多重获利的事情,包括规模日益庞大的军演在内,单就处理朝核问题而言,美日韩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明显是战力过剩,而过剩的部分正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环。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围绕南海争端的东南亚,不过由于中国2016下半年以来的战略努力,东南亚倒向美国战略怀抱的局面已有所扭转。然而问题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旁观国家已经习惯美国的军事存在,加上朝鲜和金氏政权国际形象的持续恶化,中国对萨德部署韩国的抗议在国际上显得十分无力,而美国在东北亚组建小北约的进程丝毫没有因此受到阻碍,这与美国在西线构筑遏制俄罗斯的反导网是战略呼应的关系。

其实从冷战后,美国对中国总体上是既寻求合作也不放弃遏制,这两种战略相互补充,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和延续于它的海权霸主地位,而美国对朝核危机的处理正是这种模糊的缩影。仅从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史来看,我认为美国既能从朝鲜半岛危机的解决中获利,也能从半岛危机的拖延解决中获利,前一点不难理解,危机解决意味着美国消灭了一个敌人,或者巩固了美国在核不扩散体系中的领袖地位,这当然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上的双重胜利,而后一点则是:危机的拖延解决不仅为美国加强它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理由,而且为美国遏制中国提供了重要而又低成本的方便;毕竟,朝鲜离真正威胁美国本土的目标仍有较长的距离,虽然这个距离的确在缩短。

总之,对于半岛危机,中国最高最紧迫的目标是无核化,而美国的最高目标是制衡中国。所以对美国而言,在韩国部署萨德,在重要性上优先于解决朝鲜问题,朝核危机不仅暂时还没有削弱美国的霸权,还会增强美国的霸权。需要强调的是,美国两手获利的空间是美国强力掌握战略主动权所争取来的。对中国来说,如果再不争取主动权,或者将主动权让与美国,半岛危机的解决与拖延解决都是对中国地缘政治利益的伤害。具体地说,美国主导下的半岛危机一旦解决,即意味着美朝和解或者朝韩统一将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进行,美国主导下的半岛危机如果一直拖延下去,中国在处理半岛危机上的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而中朝关系会加速僵化,美韩美日关系也会愈加默契,这只会不断强化美国主动、中国被动的局面。

刘伯健:严格地说,朝鲜要想拥有可信的打击美国本土的核能力,不仅需要可装载核弹头、数量可观的远程战略导弹,还需要让导弹突破美国现役反导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另外还要有在本土遭遇美国先发制人的毁灭性攻击之后,仍可通过潜艇或者战略轰炸机向美国发动二次核打击的能力,然而在当今世界上,能同时基本做到这三点的国家(除美国自己外)只有俄中英法。当然朝鲜在陆基和潜射弹道导弹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毕竟因为攻击美国本土仍有很大困难,所以朝鲜暂时的策略是不断展示自己对韩日实施核打击的实力。

尽管如此,朝鲜在政治上并不放弃利用东北亚大国之间的矛盾,特别在千钧一发之际,朝鲜当然会择机努力将中俄绑在它的战车上。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为了破坏美国和阿拉伯联军的攻势,就用飞毛腿导弹猛烈轰击非交战国以色列,意图刺激以色列对伊动武,从而挑起阿以冲突为伊拉克缓解军事压力。目前萨德和超大型军演仅仅只是将中韩和中美矛盾激化,假设朝鲜此前试射的飞毛腿导弹飞跃日本海落到日本本土,对于已在修宪和重拾集体自卫权上获得重大进展的安倍政府而言,就能获得更多支持进行更激进和右倾化的国家正常化运动,先不说日本部署萨德或者更强大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会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刺激,如果日本陆上自卫队获得某种形式的入朝作战许可,或是空中和海上自卫队加入美韩联军在半岛和黄海的行动的话,中国的反日民族主义或许会将中国的民意推向朝鲜那一边,这会让中国在半岛的斡旋外交非常尴尬,而且单靠对日韩的抗议和制裁会显得极其无力。

当然,对于现已失去大多国际尊重的金正恩政府而言,像金日成那样与中国建立“有求必应”的关系已经几乎无可能,但像中国上述那样被迫入朝作战的概率仍然存在。近期,朝鲜的导弹试射都是往日本方向进行,从朝鲜驻华公使就萨德问题发表的言论来看,朝鲜似乎已经加快了求助中俄反制美韩日的战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鼓动韩日部署萨德、撮合韩日政治和解军事合作、领导开展大型军事演习等,除了震慑朝鲜中俄,也是向韩日保证美国作为可靠盟友的绝对公信力。换句话说,朝鲜对韩日核打击的可信度越高,日韩之间消弭历史恩怨、达成深度和解的机会就越多,美国离建成真正的美日韩三国同盟就更近一步。如果中国对韩国的制裁激化了两国互相敌视的民族主义情绪,加上中国此起彼伏的反日民族主义浪潮,届时,不管美国递来的橄榄枝或者合作邀请是真是假,中国在道义和行动上都会非常被动。


中国面前的三种选择

郑永年:目前,对于处理半岛危机,有三个选项摆在中国面前:美国采取主动,中美G2联合,中国采取主动。正如刚才所谈到的,自六方会谈以来,尽管中国作为斡旋方也付出了努力,但美国始终掌握着处理半岛危机的大方向。然而,美国掌握主动,并不完全等于说美国能够或者愿意从根本上解决朝核危机。抛开国际政治,从技术上来讲,无论是谈判还是动武,中美两国各自都有能力独立解决朝鲜问题。然而不幸的是,拖延解决朝鲜问题,危机的祸水终将要冲着中国来。

之所以美国多年来牢牢掌握主动权却不下决心解决朝鲜问题,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不愿开辟新的朝鲜战场,东北亚与中东区别显著,后者在冷战结束后一度陷入权力真空,而且美国急于拔除原油供应区的反美极权,而东北亚若开战可能将耗费巨大,战后重建更是会受到中俄的干预。二是美国提防中国,至少不愿接受中国的方案去和朝鲜签署和平协议。三是美国正在持续观察中俄的反应,换句话说,中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自由度。此外,美方在中美博弈的相持阶段里,大可做一些类似于部署萨德、大型军演这样的战略准备,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可进可退,而对中国来说,朝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双重危机(double crisis),即中朝关系正从僵化向恶化迈进,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过剩军事存在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土安全了。

笼统地说,假设美国主导的局面持续下去,将来半岛危机的处理,大致有三个可能的情形:一是伊拉克模式,二是卡扎菲模式,三是伊朗模式。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形比较类似,即美日韩联军主导下的军事行动将朝鲜变成热战场,但这对中国极为不利,比如像今天困扰欧洲的难民潮届时就有可能涌入东北,这对本来经济就不景气的东北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朝鲜战后的重建也攸关中国地缘政治利益。所以在两种情形下,美国主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中国被动,中国即使选择中立最后也会损失惨重。第三种情形相对有利于中国,奥巴马在达成伊朗核协议的不少环节中尚且需要中国的支持,更不用说把同样的模式放到朝鲜,毕竟朝鲜不仅比伊朗脆弱,而且其政权和国家生存对中国的依赖甚大。

然而,正如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最近的言论所暗示的,美国过去二十年把朝核问题等同于伊核问题的解决思路基本宣告失败,朝鲜核计划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第三种情形已经很难看到实现的希望。

刘伯健:的确,美国采取的是渐进策略,美方清楚朝鲜问题留给美国的时间远远长过留给中国的时间。无论是美国主动、G2联合还是中国主动,一旦涉及动武就回避不了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也是当前舆论讨论最多呼声最高的动武方案。最经典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有两例可以参考:1981年的巴比伦行动中,以色列空军成功地偷袭摧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斯拉克核反应堆;2007年的果园行动中,以色列空军在演习结束返航途中接到命令,然后成功地将叙利亚代尔祖尔地区的一处疑为核材料库的设施成功摧毁。

这两例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在没有导致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用暴力实现了无核化,而之所以没有引发受打击国的报复甚至宣战,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拥有压倒性的核威慑优势,伊拉克和叙利亚并不敢武力还击,而且伊拉克当时尚在东线同伊朗作战,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拉克和叙利亚本来就不承认它们在研发核武器,联合国在名义上也谴责了以色列的行动,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争取国际支持向以色列索赔。

但是,就核武库的技术成熟度、隐蔽性以及再生能力而言,朝鲜远远领先伊拉克和叙利亚,这无疑加大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难度,此外,朝鲜与韩国的军力对比并没有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那样悬殊,例如朝鲜现役的坦克和火箭炮数量都是世界前十,最重要的是,朝鲜有规模可观、储藏隐秘的化学武器,其海军也装备有少量具备一定威慑能力的小型常规潜艇,这决定了朝鲜在受到外科手术式打击后,仍可能有能力发动数波让韩日损伤惨重的武装报复。

此外,即便对朝实施了成功的外科手术式打击,甚至达到了以战止战、让朝鲜被迫去核化的效果,朝鲜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朝鲜问题的本质是美国敌视朝鲜而造成朝鲜的极度不安,摧毁核设施并不等于朝鲜半岛就不再有战争危机了。就像叙利亚和伊拉克一样,即便是以色列极其干净利落地摧毁了他们的核设施,美国依然不会放过武力颠覆萨达姆和巴沙尔政权的机会,最终,美国以布什家族两代人的努力颠覆了萨达姆政权,而带来严重难民潮的叙利亚危机也正是美国推波助澜的结果,奥巴马政府不仅持续加大力度制裁巴沙尔政权,而且也大量援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比如伊斯兰国组织,其前身也曾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联盟中的一员。

可见,对朝鲜可能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即使说有必要,但也很容易引发后续的全面战争,无论是美日韩还是中俄都需对此做好心理准备,而且军事问题的本质仍然是政治问题,正如您所说,朝核涉及到的终极问题,主要是中美之间的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即使是美国以武力实现了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只要涉及到半岛的政权性质,中国终究都无法置身事外。


中朝关系加速倒退

郑永年:是的,这也许正是现在美方有些旗鼓南下的地方,在半岛战争风险急剧升高的背景下,下个月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的会面将非常值得关注。按照现在中美的沟通状况看,中美以G2模式合作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也在上升,但是相比之下,我认为上上之策仍然是中国争取到完全的主导权。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主动不是说中国仅靠自己解决朝鲜问题,而是说中国不仅要在寻求协商解决朝核问题上起领导作用,在协商彻底破裂后武力吓阻朝鲜的行动上也要争取主导作用。简单地说,朝核危机到了这个时候,中国掌握主动权绝不等于中国动武,但也绝不应该排除动武。所以,所谓中国采取主动,其实也包括中美G2模式的可能,前提是美国必须接受中国所主导的协商谈判或者动武方案。

与其说如今的朝核危机对中国是个难题,倒不如说它是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实力的机遇。首先,朝鲜核军备计划已经让朝鲜失去了国际主流舆论的尊重,金正男事件更是加速恶化了朝鲜的国际形象,中国若对朝鲜采取更有力的吓阻行动,会比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任何一次武力警告都具有国际正义性,所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并不会因此收到损害;其次,特朗普是一个不太强调意识形态的专业生意人,他比二战以来的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务实,此届美国政府值得中国去与他们做地缘利益交易,这对中国重塑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三,现在的美国政府更想先尽快解决伊斯兰国问题,毕竟特朗普政府与伊斯兰国之间的恩怨是文明问题,而其与朝鲜之间的恩怨是战略问题,后者对现在的美国而言有更多的交易价值。

刘伯健:对。目前,中国与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英法)之间的关系都处于冷战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对俄罗斯而言,中国在朝鲜问题上采取主动远好过美国采取主动,此前俄罗斯代表在安理会以拖延的方式默许了对朝鲜的制裁,虽然不大可能是中国说服的结果,至少说明俄罗斯对朝政策的变化方向总体与中国一致。毕竟中国之前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问题上都曾给予俄罗斯以重大支持,即使朝鲜半岛也攸关俄罗斯在远东的地缘政治利益,但俄罗斯的朝鲜的影响力远不足中国,中国若向俄罗斯坦诚自己的新方案,在得到美国支持的情况下,俄罗斯方面拒绝中国的理由并不多。

另外,在二战以后,关于动武(Use of Force)的联合国宪章第2条和第51条极具争议,尽管如此,少数不成文的动武规范仍长期由美苏大国主导建构,例如以殖民地解放、干预内战以及维护人权为理由的动武等。目前,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在内,已经就朝鲜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事实建立了强有力的共识,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对朝鲜通过多次制裁决议。一旦以解除核武器装备为目的对朝鲜使用武力获得某种形式的国际认可,这一动武规范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中国如果掌握塑造这一规范的主动权,不仅是中国创设现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大事,也将为中国在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建设中争取到难得的领导权。

虽然这一动武规范并不一定会获得联合国大会决议的高度认可,但相比历史上其他的动武提议,这很可能会是得到赞成票最多的一次。相反,如果美日韩获得主动权,他们的方案可能会为以后类似的危机处理提供国际法先例,例如部署萨德等反导系统则会得到更多的行动合法性,这不仅不利于中国日后的周边外交和危机处理,也会削弱中国在塑造国际规则上的话语权,让中国改革国际核秩序的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海权崛起的必经之路

郑永年:此外,中国对朝鲜问题的处理,与中国未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成败有重大关联。如果在中国的主导下,成功地让朝鲜当局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不仅是朝鲜民众的福音,也对未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正面的参考。如果要求朝鲜弃核的谈判破裂,就像当台独阻挠和平统一时,中国也要做出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谈判斡旋与武力威慑同时准备相辅相成,才是中国掌握解决朝核危机主动权的完整策略。

照应我前面谈到的双重危机(double crisis),我们说中国应争取主动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朝核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上风。特别地,我常拿古巴导弹危机与美韩部署萨德像比较,一个是苏联在美国的后院对美国进行战略威慑,一个是美国在中国的后院对中国进行变相战略威慑。值得一提的是,冒着核战争的风险,肯尼迪政府对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果断处理,被认为是美苏冷战格局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从此美国在地缘政治上逐渐掌握了主动和优势。

我认为中国如今对萨德问题的处理同样关系到中国能否打破美国的对华遏制,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在半岛危机中,中国若掌握主动权,对美国、东亚和世界将会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震撼。当初邓小平为了粉碎苏联对华的遏制计划、吓阻越南在东南亚对中国盟友的侵略活动,毅然决定武力教训这一曾经的同志兄弟,此举重建了新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和威望,在提升国际地位的同时,为中国随后的改革开放塑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宏观地说,在近代以前,中国是个强大的陆权国家,然而明清两代遗憾地错失了成为海权国家的机会。万历大明援助朝鲜抗日、后来清军入朝平乱的结果都证明,处理不好朝鲜半岛的危机,会让中国在经济和国防上付出巨大代价。显然,从16世纪西方引领全球化蓬勃发展至今,中国再也不能依靠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并以此封闭地谋求发展了。

当前,中国亟需在巩固自己陆权地位的同时,推动自己的海权崛起。特别地,朝鲜半岛、中亚、巴基斯坦和缅甸这几个地区非常关键,中国如果不能抓住机会证明自己塑造相关地缘秩序的能力,不仅在与其他大国的博弈中将陷入被动,中国将在迈向远洋的进程中将丢失关键支点。今天半岛危机一旦处理不好,中国不仅会成为东方的俄罗斯,在西太平洋被美国困住,再难成为真正的海洋大国,而且,中国将面临严重的核威胁,难以向子孙后代交待。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朝鲜半岛危机   东亚地缘政治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65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