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7] [美]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95页
[8] Min Tu-Ki,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Feudalism in the Ch’ing Period’, National Polity and Local Pow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te Imperial China, MA: Harvard Press, 1989, pp.. 89-136
[9] 袁永飞:《明清之际士人对传统政治秩序的理论批判》,载《贵州大学学报》,2009年7月第27卷第4期,第126-130页
[10] 田勤耘:《清代封建论的阶段性特征》,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11期,第61-66页
[11] 叶建:《顾炎武“寓封建之意与郡县之中”思想浅析》,载《中州学刊》,2007年1月第1期,第206-207页
[12] 沈华:《人性自私论与明末封建、郡县之辩》,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第28卷第6期,第65-69页。
[13] 赵正宗:《论颜元的政治思想》,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第18-22页。
[14] 向世陵:《中国哲学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页。
[15] 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郡县之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7月第32卷第4期,第3-10页。
[16]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6页。
[17] David Hume, Essays Moral, Political and Literary, The Philosophical Works of David Hume V. 3-4, Edited by T.H. Green and T.H. Grose. London: Longmans, Green, 1875, 118–119
[18]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9页。
[19]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56页。
[20]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21]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0页。
[2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23] 黄宗羲:《原君》,《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24] 顾炎武《日知录》卷9《守令》,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327页。
[25] 王夫之:《秦始皇》,《读通鉴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页。
[26] 均见顾炎武:《郡县论》(一),《顾林亭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页。
[27] 颜元:《存治编》,《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1页。
[28] 雍正:《驳封建论》,《清世宗实录》卷83“雍正7年7月”。
[29] 向世陵:《中国哲学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8页。
[30] 田勤耘:《清代封建论的文化意蕴初探》,载《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89-93页。
[31] 黄宗羲:《方镇》,《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页。
[32]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65-266页。
[33] 顾炎武:《郡县论》(一),《顾林亭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页。
[34] 黄宗羲:《方镇》,《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页。
[35] 顾炎武:《郡县论》(七),《顾林亭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6页。
[36] 王汎森:《清初的下层经世思想》,载《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368页。
[37] 顾炎武:《郡县论》(五),《顾林亭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15页。
[38] 沈华:《人性自私论与明末封建、郡县之辩》,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第28卷第6期,第65-69页。
[39] 顾炎武:《郡县论》(五),《顾林亭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15页。
[40] 颜元:《存治编》,《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1页。
[41] 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郡县之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7月第32卷第4期,第3-10页。
[4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43] Max Radin, ‘The Myth of Magna Carta’, Harvard Law Review, 60 (1947), 44–75.
[44] Sm Butler, ‘Magna Carta and the England of King John’,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 50 (2011), 977–978.;Ralph V. Turner, ‘The Meaning of Magna Carta Since 1215’, History Today, 53 (2003), 29–35.
[45] Scott Alan Metzger, ‘Magna Carta: Teaching Medieval Topics fo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History Teacher, 43 (2010), 345–356..
[46] J. R. Maddicott, 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Parliament, 924-1327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57–164..
[47] M. T. Clanchy, England and it’s rulers 1066-1272,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98, 139–140.
[48] Jean Touchard, Histoire Des Idées Politiques,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81, 168.
[49] David Cannadine, ‘The History of Parliament: Past, Present-and Future?’, Parliamentary History, 26 (2007), 366–386.
[50] 顾炎武:《郡县论》(一),《顾林亭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页。
[51] 黄宗羲:《方镇》,《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页
[52]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64页
[53] 参见叶建:《顾炎武“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思想浅析》,载《中州学刊》,2007年1月第1期。
[54]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10页。
进入 袁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封建制度 郡县制 大一统 大宪章 分权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337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