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 (第八节)

——教育学今后70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2 次 更新时间:2016-11-14 10:42

陈元晖  


八、教育学今后70年


回顾了教育学这一门科学70年的历史,自然地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今后教育学会向何处发展,一些学者如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均不承认教育学是一门科学,那么下一个世纪的教育学是否会从科学史上消失呢?我有信心,教育学不仪不会从科学史上消失,还会发展壮大,成为一门与物理学并驾齐驱的学问。有人类就有教育,有教育就有教育理论,有教育理论就有教育学。养牛养马有畜牧学,难道对人类本身的培养和教育的大事就不能成“学”。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教育,人类就会退化到野蛮以至于丧失“万物之灵”的资格。人类发展的历史为教育的历史作了证明。那么今后的教育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又如何去说明它的发展规律,教育学和教育学史应该负担这一“说明”的任务。

教育学理论的提高来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估计教育学发展的方向,必须先了解教育发展的形势。那么,估计70年后的教育学,时间不是太遥远吗?写这一节文章时事先我也考虑这个问题,考虑是否写最近5年或本世纪的10年。5年计划和10年计划中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计划,已集中了许多专家在草拟,一个当前不是以教育学为研究专业的人怎好置喙呢?我谈的“今后七十年”,不是谈具体计划,而只是谈对今后的“理想”和“希望”,并且70年也不能说是太遥远,对教育的效果的要求,年头要放长一些。

钱学森同志在1989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第一版上发表了题名为《我们要看到二十一世纪》一文,全文仅780字,但内容很丰富,详细谈到了2l世纪的教育前景:第一,要研究充分使用高技术手段;第二,打破教育与国家事业的界限;第三,国家教育委员会要成为真正的统管教育的国家机构;第四,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第五,要研究新的学制;第六,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这六项内容,我认为没有一项不可以列入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第一项,高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的教学劳动及工作量。电子化字典的产生和电子辞典的产生,对传授知识的作用与教师的口讲面授,其速度和准确性是难与比拟的。同一年的2月8日我又曾看到苏联塔斯社从东京发出的一则电讯,说日本专家答应在1991年组装好第一批第5代计算机。富士通公司的专家们在世界上首先制成了类似神经细胞的万能记忆元件,由这种元件组成的成千上万系统将成为具有“人工智能”的神奇的电子计算机的“脑”。高技术手段应用到教育上,将是今后70年的教育大事,它将大大改变过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我曾说过,教育学的突造可能要靠物理学家,今后70年将是物理学家兼任教育学家的时代。

高技能职业的涌现,也将逼使教育作出适应社会新求的改变。1989年2月27日一3月3日,《参考消息》连续5天刊登了美国康·科尼恩写的《2001年的职业》一文说,现在是史无前例出现许多新职业,这种新职业还在大量增加。未来大学生将要学习:酶研究,遗传工程,仿生学,机器人制造。高技能职业教育包括1.机器人技师,2.激光技师,3.电脑辅助技师,4.危险废料处理技师。今后的教育要准备培养上述人才。如何培养高技术人才,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如何适应科学发展形势,研究新教育理论,现在必须早作准备,以后教育事业家会不断向教育学家提出新要求,这都不能临渴才掘井。

微观教育将进入教育学研究领域,“潜移默化”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潜”和“默”就是看不见的和闻不到的。过去形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说是“春风化雨”或“如坐春风”,也是形容潜移默化的作用。

宏观教育也将是教育学的重要课题。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社会学已开始研究,但因投入研究人力不多,所以成绩也就不大。还缺教育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谈教育问题,说明他早就看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学要与未来学结合。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理想”,“理想”是属未来的,当前的东西就不能称它为“理想”。“百年大计”与“百年树人”也都是说现在下工夫培养年青一代,收获和成为人才,是在离校去工作的时候。人类是面向未来的,但没有教育的未来,也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对社会未来的预测和估计,教师比未来学家更有权威,因为人才如何培养,素质如何增强,决定于教师,不是决定于未来学家。教师是塑造人类的工程师。

要有一本真正的“教育哲学”,教育与哲学的结合,要使它成为混凝土,不是一堆沙石。如果教育学是沙,哲学是石,堆在一起永远成不了建筑大厦的材料。不能只从哲学家那里去寻找教育哲学,教育哲学应由教育学家来写。教育哲学是教学生哲学地思考问题,所以不能不谈人应该怎样思考。教育哲学要反对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支配教育学时间很长,所以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把辩证法引进教育学中来。教育学还应把“一般系统论”引进来,需要它的“开放”理论,这样就不会使教育学家缩在个人天地里,成为一粒茧子,与其他各个茧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最迫切的希望是能写出一本新教育学,在今后70年的头10年,即本世纪之内,出版发行。不是教科书,而是学术性的著作。教科书是供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进师范学校或大专师范院校的学生的读物,它一般要适合于学生的文化水平,并且因为课时的限制,篇幅要求适应课时。新教育学应该是总结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著作,它不是“进口教育学”,而是自己的2000年的宝贵经验的结晶。“他山之后,可以攻玉”,与外国朋友们或学者们的琢磨是不能忽视的,但忽视自己积累达2000年(以孔子的《论语》算起)之久的宝贵遗产,是不能编出新教育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学理论遗产的继承,不是以引用古人的片言只语为标志,应该是一种系统的总结。当我看到某一本教科书中引了几句中国古人的名言,来证实外国某一种理论时常有喧宾夺主之感。

新教育学应该是辩证法的。现在有不少的名教育学者和心理学家都在发掘学生的潜力,都认为当前的教育的缺憾在于挖潜力的工作做得差。是否学生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可挖,这决定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什么有些家长反映他的儿女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影响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如果以百分数划分学习的优劣等级,是否个个学生都可以达到100分?未达到满分是否就是教师的失职?是否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实际上是找不到证明的。还有把教师所起的作用认为是主导的,而且有人还认为这种主导作用是“绝对的”,后来自己觉得不对,就添上学生是主体,这样就平分秋色,不畸轻畸重。不管他如何用“主体”去平衡“主导”,我觉得不如韩愈说的好,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这是辩证的看待师生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12个字是说出教学的辩证关系,这12个字可以阐释发挥成为一本“辩证的教学论”著作,出版后也许可以成为名著,但有谁肯从事这一工作呢?对多找出一条两条“教学原则”有兴趣,对阐述辩证法教学兴趣不大,这是学风的问题,教育学界树立起辩证法的学风,新教育学的问世,就为期不远了。我们期望着。


(《中国教育学七十年》总共八节,原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和第5期;后收入《中国教育学史遗稿》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陈元晖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学发展,想写出一部《中国教育学史》,但晚年精力有限,只完成了两头,即作为源头的《礼记新读》,和现代部分的《中国教育学七十年》)。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0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教育学史遗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