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青春法学的一株新苗

——《北航法学》2016年第1卷主编前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1 次 更新时间:2016-09-06 09:27

进入专题: 法学   北航   和平宪法   政治宪法   青春  

田飞龙 (进入专栏)  

在“核心期刊主权”时代,由青年法律学者主编法学专业辑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既是一种学术创新,也是一种生存挑战。《北航法学》即是在这样的学术体制氛围下创刊运行的。前两卷由北航法学院的翟志勇副教授、泮伟江副教授担任主编,我深知他们曾经的殚精竭虑与勉力承担,既是对我的鼓舞,也是对我的压力。受命担任第三卷的主编,我终于全程体会了这一惊险但往往别有收获的学术“众筹”过程。约稿之初,有些“世故”一些的学界同仁往往回复“积极支持”,然后便不再积极,而涉世未深的青年学者或博士生则关切一问是否核心期刊或辑刊。如此往还,心中常常惴惴不安。约稿过程也将刺激你充分挖掘自身“学术社会关系”的大数据,如果你的链接和传导回应性太弱,基本就抓瞎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卷从正式约稿到编辑定稿历时三个月,其成效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本卷根据内容共分为三个板块(20篇论文,30万字):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和法学译苑。

第一,主题研讨4篇,聚焦日本和平宪法之演变,属于外国宪法与比较宪法的范畴,但对宪法价值原理、东亚地缘法律秩序及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至关重要。本期主题之源起有两个由头:其一,日本于2015年9月正式通过“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1946“和平宪法”面临生死考验,二战后奠定的东亚国际法秩序出现重大变迁,日本宪法与东亚和平何去何从成为中国人特别关切的公共议题,在法学上有必要加以回应;其二,北航高研院于2015年12月初举行了“日本和平宪法之演变”的内部学术研讨会,形成了较有学术分量和研讨深度的相应成果,需要以适当形式贡献于学界。在高全喜教授支持下,我即着手本专题的定向组稿工作。入选的4篇论文中,有3位作者是日本知名法学院毕业的公法学博士,还有1位青年作者是北航法学院博士生,对日本宪法学说史有一定研究。姜光文博士是我的旧相识,曾在2009年韩国成均馆大学学术会议上认识,当时还是在读博士,如今已是韩国首尔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从立宪主义角度对日本和平宪法原理的剖析很有启发性。张允起博士同样毕业于日本,现执教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曾作为分卷主编负责《日本明治前期法政史料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对日本政治思想史和立宪史了如指掌,其论文聚焦和平宪法的理念与源流,同时提出国际立宪主义的理论构想,视野宏远而深邃。王广涛博士是青年留日学者,现已在日本执教,其论文探讨“安保法案”的思想基础及在日本国内与国际上的争议状况,有助于学界把握这一议题的最新争议点和相关思路。张绍欣博士的论文简短有力,以“解释”、“修改”、“变迁”、“革命”为理论关键词解析日本宪法学传统的内在张力,点明日本和平宪法走向崩解的内在理论因素。日本和平宪法是二战政治成果之一,是二战后东亚国际法秩序的内在构成,甚至一度被学术界诠释为宪法价值原理的重要突破,即“和平”本身作为宪法之根本法凌驾于一般宪法条款及修宪权之上,就如同“人的尊严”在德国基本法上的至尊地位。但是,和平宪法的和平主义理想与传统国际法的战争权预设、日本右翼保守主义传统及其国家意志之间本身就存在难以消解的规范性张力。和平宪法作为宪法价值原理的创新性和突破意义并不巩固,且一直承受着日本“国家正常化”的集体意志的巨大压力。如今,日本内阁推动的“安保法案”将日本自卫队的“专守防卫权”在法律上转型为“集体自卫权”,从而使得日本之国家交战权主要通过美日军事同盟及美国的全球性军事存在而得以实质性恢复。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日本和平宪法70年来在日本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的双重层面产生的启蒙与规训意义,看到日本多数宪法学者与和平民众对和平宪法的坚持和对“安保法案”的戒备,看到和平宪法之理性精神的实际存在,这本身亦昭示着和平宪法的“虽死犹生”,构成日本在宪法上右翼化的有力制约因素。这一组论文当然不可能穷尽和平宪法问题的方方面面,而且“安保法案”的具体实施、合宪性争议乃至于进一步的修宪议题必然会成为日本宪法变迁的重大争议点,无论是基于宪法学理还是区域和平之关切,我们都有理由继续关注和深化该领域的法学研究水平与层次。

第二,专题论文11篇,篇散神不散,聚焦司法审查原理、公法概念史学、学派争议与法治话语、比较宪制、法律理性与职业伦理等,具有较强的学术思辨性和制度分析水准。陈弘毅教授与马杜罗教授合著的《司法违宪审查》一文具有与“政治违宪审查”对话的意图,但重点不在于批判他者,而在于从司法违宪审查之原型与扩展型的内部考察这一宪法实施模式的思想史与制度史根据,同时兼及对相关宪法解释方法的讨论。王进文博士的《多元主义、代议制议会与宪法法院》一文则以凯尔森的民主理论与规范理论为聚焦点,具体分析了“司法违宪审查”之欧陆模式的内在思想与制度原理,呈现了凯尔森理论的多元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底蕴。苏宇博士的《尊重历史的过程: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之反思》属于公法概念史的考察,在习以为常的分权理论逻辑之外寻求揭示公法基础概念的发生学(历史)面向,提醒人们注重历史至少与注重理论(文本)之价值等同,而行政法治对历史范畴之实践理性的依赖需要理论家们“同情的理解”。这种分析方法带有剑桥学派“语境主义史学”的方法论倾向,对中国公法学的方法自觉和多元化有一定启发意义。蒋清华博士与翟晗博士的论文涉及到了当下宪法学核心话语和范式的竞争与更新的命题。蒋清华博士善于进行宏大语词的语义变迁分析,其以“宪治”作为一种共识性宪法元概念的主张和论证尤其在当下宪法学研究情势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相对避免意识形态过强干扰和对抗带来的学术讨论的“非学术化”问题。有时,机敏地拯救一个语词,恢复其实质性指涉功能,是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种智慧。翟晗博士出身法大,现在荷兰蒂尔堡大学深造,其对于“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之学派争议的文献与思路的梳理较为细致,评价相对公允,“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式的提问本身就超越了既往对话中隐在的“立场背书与方法独白”的实质无语状态,展示了青年一代宪法学人的修养和智慧。“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宪法理论”,中国宪法学要完成对中国宪法自身的整体阅读和存在性理解,这是我们的默契与共识。牟效波博士是我的师兄,胡玉桃博士是我的师妹,他们的研究论文沿袭了张千帆教授“全球性比较宪制”的雄心和路径,分别对印度和澳洲的宪制发展做出文本考察和制度分析,对增进学界的宪法学经验知识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张薇薇博士和丁轶博士的论文则属于法律哲学范畴的思想个案研究,分别聚焦阿奎那和德沃金。张薇薇博士还是法学界难得一见的女诗人,其诗歌集《心之悦:镜春园诗歌小札》读来满含哲思又不失轻盈,倒映出我这同样出生未名湖畔的已“消失”的校园诗人之几许悲凉。其论文论及阿奎那的理性观与审美超越,其亦有翻译吴经熊《正义之源泉:自然法研究》的基础,其诗性与理性共融于超越性的自然灵性,倒也别致。丁轶博士雄心勃勃,有开辟“转型法理学”或“政治法理学”的抱负,其论文处理德沃金团体性义务理论,揭开的是如何统合法律与政治的法理学源头性命题。董静姝的论文讨论法律职业伦理,孙怀亮的论文挑战《法律与革命》的原著与译本,一者规范中道,一者两面质疑,读来也很有趣。

第三,法学译苑5篇,精心组织和联系了国外及香港地区研究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前沿性论文,安排优秀译者承担翻译。在中国法学回归本土化的同时,继续深入关注和借鉴域外法律经验和法学方法,仍然是中国法学成长成熟的重要路径。组织译文相对容易,因为出于学术传播目的,版权容易免费获取,而译文因不纳入核心期刊指标而较容易放在普通辑刊发表,但如何精选外文文献以及找到合适的译者,则要看机缘和人缘。理查德·博克的柏克研究专著2015年底出版,皇皇900余页,是近年来柏克研究领域的巨著。任教日本的学友蔡孟翰先生联系高全喜教授,希望评介此书,刚好我翻译的杰西·诺曼的《埃德蒙·柏克:现代保守政治教父》刚刚出版,个人对柏克政治思想开始日益重视,而张伟博士之博士论文即专门研究柏克,遂有邀其先行翻译该书导论部分刊出之合意。拉贾·巴胡尔的论文收于1999年的一本国际性的法治对话论文集,处理的是伊斯兰文化与宪制的相容性问题,数年前由我的师弟吴群峰译出初稿,我加以校订,此次适逢伊斯兰国与难民危机标志中东世界之民主法治转型失败,该文揭示的文化因素或文明冲突面向值得重视,遂由我再次全文修订刊出。珍妮特·赫伯特之人权法案论文本是参加英国“政治宪法工作坊”的会议论文,后发表于《德国法杂志》“政治宪法学专号”2013年12月号,北航高研院与格拉斯哥大学法学院及《德国法杂志》在2014年3月共同举办过此一专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但全部译稿因故未能结集出版,只好分散刊行。赫伯特教授此文展示了英国议会主权与人权法案的宪法张力,今年6月英国将举行退出欧盟公投,其背后涉及的正是英国保守主义政治传统与欧盟成文宪法普适主义之间的紧张。此文可提供理解英国当代宪法论辩与走向的某种背景性线索。彼得·科勒的规范本质论和杨艾文的香港终审法院判例统计研究归属于一种司法教义学的分析,前者聚焦“规范”的概念史和法律规范论展开,后者对香港终审法院的宪法权利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展示高度自治权之司法权在保障香港居民权利与自由方面的制度性作用。

这就是我关于《北航法学》第三卷的答卷与说明。《北航法学》是青春的法学,在中国法学丛林中是一株新苗,需要呵护,更需要批评、激励和生长。不留恋脚印,在乎前方,北航法学没有传统,但有未来,而且正在创造传统。但愿本卷是一次有益的贡献和助推,使得北航法学与北航法律人在这“乍暖还寒”的法学与法治春天里能够做到:不负春光,野蛮生长。最后,请允许我真诚感谢北航法学院领导与师友的鼓励、信任和支持,感谢所有“有约不来”的学界同仁,我相信未来一定会等到你们的优秀稿件,但最重要还是要特别感谢本卷的诸位作者和译者,你们此刻的支持并非是一篇论文的分量,而是雪中之炭。同时,北航高研院已毕业的高文阳同学和北航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生王瑞柯同学对本卷稿件的编校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次特别致谢。任何不足或建议,可来信商榷:tianfl2008@163.com 。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卷主编。此处编者前言为最初完整版本,后因排版篇幅大大超出而压缩数篇佳作至下一卷,从整体面貌及答谢学术友人计,仍以原初全貌示人,期学界同仁持续关注和实质性支持!)




【版本信息】

田飞龙主编:《北航法学》2016年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


【出刊目录】

主题研讨:日本和平宪法之演变

立宪主义与和平宪法问题(姜光文)

日本和平宪法的理念、源流及其启示(张允起)

立宪主义、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王广涛)

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宪法变迁与宪法革命(张绍欣)


专题论文

司法违宪审查:从历史、比较及理论中反思(陈弘毅/米格尔·马杜罗)

多元民主、代议制议会与宪法法院(王进文)

尊重历史的过程: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之反思(苏宇)

宪治:法治中国的话语更新(蒋清华)

宪法学派之争的启示与出路(翟晗)

威斯敏斯特宪制与澳洲经验比较(胡玉桃)

阿奎那自然法学说的理性观与审美超越(张薇薇)

成员身份、社会实践与原则共同体(丁轶)

杨艾文:香港终审法院与宪法权利保护(杨艾文著 朱含/黎曦译)



【网购信息】

https://www.amazon.cn/%E5%9B%BE%E4%B9%A6/dp/B01J9R4YPQ


进入 田飞龙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法学   北航   和平宪法   政治宪法   青春  

本文责编:tianfeil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23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