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夫·泽姆伯:科学的大众化开创了新的世界秩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2 次 更新时间:2016-08-18 22:26

克里斯多夫·泽姆伯  

翻译:新华社《参考消息》副译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尹宏毅


【本刊讯】美国战争触礁网4月13日刊登克里斯多夫·泽姆伯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科学的大众化开创了新的世界秩序》,全文如下:


外层空间曾经是国家成就的顶峰,现在却变成了两家企业所有者进行交易的战利品。4月8日,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终于成功地在海洋中的一艘无人驾驶船上降落了其“猎鹰9号”火箭,从而加强了其相对于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的领先地位,后者于去年年底的感恩节周末宣称取得了微弱的胜利。这两家公司都在公民个人负担得起的太空飞行方面越过了引人瞩目的里程碑。但是,也许最为突出的则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是两家私营公司,而大多数人却仍然认为,太空探索是政府的涉猎范围。在许多方面,我们关于太空的叙述仍然受到我们对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号所开启的太空竞赛记忆的左右。这起事件深刻影响了六十年来的政府投资与全球力量。这一时代已经结束。


虽然我们肯定能够过分渲染有关“太空竞赛”的类比,但一个趋势是明显的:私营组织,甚至公民个人正在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专属的许多领域中取得进展。


这一趋势很明显的一个领域就是生物技术。一些人称之为“自助生物学”的一场运动使普通公民能够对地球上的生命的基本要素进行试验。这些“生命黑客”得益于网上提供的新的和用过的实验室设备以及社区水下实验室。在其中,研究小组集中资源利用在其他情况下本来会被证明费用高得无人问津的工具。科学的这种民主化有许多好处,包括思想的更大多样性,以及专门知识的交流。这些活动常常本着仅仅是为了兴趣而进行的科学实验的精神。事实上,基础科学领域建立在一种蔚然成风的好奇心与实验活动基础上。自助运动则以这一基础为根基,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包括设备、工艺流程与协议,以及公开的思想交流,以使正规机构以外的人们能够获得这些机构通常提供的资源。


然而,正是这种开放与共享的风气引起一些人的担忧。当美国和荷兰的科学家成功地使H5N1禽流感病毒变异成为能够在哺乳动物当中传播的形式时,世界卫生组织召集开会的一群科学家选择禁止实验结果的公布,从而禁止提供关键细节,因为他们担心,业余爱好者或者暴力极端分子会寻求复制这些实验结果。事实上,对人造病毒毁灭世界的这种担心一直是热门电影的主题,如1995年轰动一时的影片《十二只猴子》。


但是,对恶意利用生物技术能力的担忧并不局限于好莱坞。2012年应联邦调查局的请求,美国科学促进会召开会议,审议和制定保障措施,以防止科学知识的滥用。虽然本次会议成功建立了规范,但其重点却是正规机构所进行的研究。这些保障措施没有也无法控制业余爱好者的科学活动。


传统机构中的科学家正在就如何应对最近取得的突破问题进行辩论。2015年11月,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生物学家利用称为“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设计出蚊子体内的一种“自私的”基因特征。这些蚊子显示出阻止疟疾寄生虫生长的能力。CRISPR术语是2002年提出的,以描述能够快速、方便和可靠地修改动植物包括人类DNA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在简化工艺方面十分成功,因而缺乏正规训练的自助生物学家也能加以利用,如约翰·索萨等人。他是一位IT顾问,把生物黑客活动当做一种业余爱好,利用CRISPR技术修改了植物的DNA。虽然自助生物学最初吸引他的是一种希望,就是在实验室中培养器官,但他很快就了解到,掌握这种技能对于自学的生物黑客来说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政府官员们对这种能力感到十分担忧,因此今年早些时候,国家情报总监在其办公室的全球威胁年度评估报告中宣布,基因编辑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CRISPR技术是做出这一决策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因为该报告提到该技术的“广泛传播、低成本和加速的开发”。


虽然该研究领域十多年来一直预见到这项技术的到来,但与其应用相关的政府指导目前仍是不明确的。虽然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加大欧文分校研制的具有潜能的疟疾根除蚊子在没有公众广泛支持情况下不应当被释放出来,但创造这一突破技术的生物学家们希望一旦找到愿意接受这种人工昆虫的、受到疟疾影响的社区,就把这种蚊子释放出来。由于寨卡病毒最近的扩散,所以科学家们正在考虑利用这种称为基因驱动器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去年刚刚首次得到展示,其目的是强行改变基因,以使之通过生物的繁衍传播。


2015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举行了有关人类基因编辑的国际峰会,会议结束时召开了有关治理、监管和管控问题的座谈会。座谈会开始时与会者认为,这种活动的很大部分都是“监管体系所看不到的”。座谈会凸显了有关CRISPR技术和自助生物运动之间交集的几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准入屏障正在降低,从而充分提升了个人的能力,使之能够赶上不久前的大规模组织机构的能力。机器人设备可以在网上购买,以进行复杂和危险的实验。此外,远程实验室将会为客户进行实验,并提供其结果的记录。事实上,这种方法在2014年的一项癌症研究中得到应用。在其中,CRISPR技术被用来使老鼠体内产生肿瘤,取得了100%成功率。虽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高尚的,但这种目的并没有必要,因为承包这项实验的实验室保证了任何交易的保密性。结论是:监管是不可行的。相反,任何人充其量所能做的就是促进人们的了解程度,建立规范,而把自我监督的任务留给社会——某种类似于“邻里守望”模式的东西——这实质上是联邦调查局迄今为止的做法。


科技与治理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察觉的范围超过了太空与生命科学等复杂和独特的领域。在金融行业,科技发展以政府监管的灵活性所无法应对的速度推动变革。比特币创建于2008年,迅速在全球传播,作为明确旨在规避传统金融机构的替代性数字货币。美国等国的监管机构仍在就如何应对数字货币进行辩论。为了竞相消除交易商启动交易和系统对其加以记录的时间之间的时滞,金融行业已经放弃光导纤维?,采用了微波/毫米波激光技术。虽然一些人仍然呼吁政府监管机构介入,但目前还不清楚的是,监管机构能否放缓或制止这些变革。


政府的监管能力在其他领域中也落后于科技发展。去年,无人机引人瞩目地开始介入公众安全和军事行动。在加利福尼亚州,消防飞机被停在地面上,以避免与记者和偷拍火灾现场的人们所操纵的无人机在空中相撞,以致延误救火工作。2015年至少记录到35起干扰军事行动的个人操纵的无人机事故,其中有几起几乎酿成空中相撞事故。虽然2015年年底,联邦航空管理局做出有关无人机必须注册的新规定,但很难看出,这项规定除了使诚实的人们继续诚实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寻求在无人机技术领域中取得进展以促进自己商业利益的商业公司,已经被迫到海外进行试验。美国政府报告说,亚马逊公司正在加拿大试验其无人机送货计划,而谷歌公司则已经在澳大利亚进行了类似的无人机送货试验。除了在制定监管措施方面领先于美国之外,这些国家还制定了要比美国当局所提出或预期的规则宽松得多的规则,从而进一步吸引了美国企业。


在军用无人机技术方面,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白宫与国会的一场持续冲突中,美国至今仍拒绝将无人机技术出售给约旦。约旦要求获得无人机来帮助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白宫根据一项国际协议做出了这项拒绝决策。这项协议的意图是阻止先进军用技术的扩散。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拒绝是否会真正实现武器控制目标,因为中国高级官员正在积极向约旦推销其彩虹5号无人机。


面对科技的加速发展和民主化,目前监管工作的无效性导致一些组织对这一问题加以自行处理。去年12月,两项宣布揭示了美英两国并行不悖的努力。在美国,几个领先的科技公司,包括伊隆·马斯克和彼得·泰尔公司,联合投资10亿美元创建了名为OpenAI的一家非盈利机构,其创建博客宣布,该机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伦敦,一位大学伦理学教授发起了“负责任的机器人技术基金会”,提到人们的一种直接担忧,即监管的空白会导致“政府和公司在没有完全了解技术情况下推出机器人”。


但是,私营机构是否最有条件识别和维护公益?由于匿名组织成功地打击了伊斯兰国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所以一些人认为,公民个人“比政府更能够跨越国界、有效和迅速地采取行动”。事实上,各国政府有时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暗中利用非国家组织。不过,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民主化是否正在推动我们更为广泛地介入公民团体在治理方面要比国家更为卓有成效的一个领域?由于情况可能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考虑这种发展的风险。


硅谷公司已经在谈论大规模规避美国政府的监管,可能是在比特币模型利用科技故意规避政府管控之后。由于全球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拥有曾经只有大型正规机构才有的知识和财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全球科技领导者告诫人们关注,如果重大变革不是在政府和科技界取得,就会马上发生的灾难。近日,《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把“世界末日时钟”的分针推进到距离午夜只差3分钟,表明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最近的发展趋势有给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灾难性影响之虞。自1947年以来一直存在的这个时钟只有一次更加接近世界末日的“午夜”,就是在1953年美苏两国在相互隐瞒的情况下进行氢弹试验之后。如果各国政府不开始考虑把科技发展趋势当作国家安全政策制定工作的一个根本部分来考虑,随着世界末日的始终指针向前推进,我们就必须准备应对我们现有的监管机构丧失作用的局面。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02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