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远璇: 方法的魅力

—————《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十三章《 方法的性质》 解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76 次 更新时间:2016-07-06 09:18

进入专题: 方法   教材   《民主主义与教育》  

水远璇  

一、相关问题的解决

初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方法的性质》这一章, 不免会对两个问题产生疑问, 那就是: 其一, 杜威关注的是学生, 他怎么会把教学方法说成是教材处理的方法呢? 其二, 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句话“ 简括地说,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 ? ” 应该怎样理解?

1. 教学方法是教材处理的方法

杜威写作这本书的意图, 就像其在本书序中所言: “ 本书体现我探索和阐明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 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许多问题所作的努力。” 杜威想通过教育来构建民主主义的社会, 他不会狭隘地把教学方法说成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单纯的教材处理的方法。

杜威所理想的民主主义社会“ 是许多沿着共同的方向、具有共同的精神、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并肩工作的人们的聚合体。共同的需要和目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交流, 不断增进情感”。在这样的社会中传递和交流( 沟通) 是十分重要的, 传递和交流( 沟通) 的是经验。这两个任务需要教育来完成。杜威认为, 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 而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的过程。当然, 他也认为, 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样的教育作用, 有些经验甚至具有错误的教育作用, 阻碍或歪曲经验的继续生长。

所以, 他认为, 包括课程教材在内的一切教育必须注意经验的性质, 对各种经验进行选择。由此可见, 杜威所说的“ 教材” 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教科书等。他所说的“ 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方法从来不是材料以外的东西。”

2.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这里所谓教学的艺术性, 是指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发展智力。

杜威明确地写道: “ 简括地说,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 是受目的明确地指导的行动的方法。”至于为什么“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 纵观全章, 原因有二。其一, 杜威强调的是教学方法是一种有如艺术创作的方法。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般的方法, 可是为了产生艺术的作品, 光有一般的方法还不够, 还要将一般的方法个人化, 他认为, 教学方法有如艺术创作的方法相似,不仅需要一般的方法也需要个人的方法。其二, 杜威认为教学的成果应当有如艺术创作一样产生一个艺术的作品。杜威所言“ 教学方法是受目的明确地指导的行动的方法”, 这里所指的“ 目的” 应该就是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的“ 艺术作品”。

二、文本解读

1. 教材和方法的统一

( 1) 教材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民主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一元论, 反对传统的二元论哲学; 民主主义的教育旨在消除劳动和闲暇的二元论, 从而达到消除“ 产生于一个团体内部壁垒森严的社会集团和阶级划分” 起源的目的。因此, 在这一部分杜威还没有阐述观点之前, 他就提请读者特别注意“ 教材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

教材和方法为什么不可割裂? 杜威指出, “ 既然思维是教材的有指导的运动, 直到圆满的结局, 既然心智是这个运动过程的深思熟虑的和有意识的阶段,任何把教材和方法割裂开来的看法都是根本错误的。” 杜威所说的思维“ 就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的联结, 使两者连接起来”。这里所说的“ 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就是指要使用心智, 也即使用方法, 而那种“ 联结”就是指的经验, 并且他认为经验是课程材料的来源和依据, 那么思维自然就是“ 教材的有指导的运动”了。因此, 在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心智和经验都是不可分离的, 那么在教学中教材和方法就是不可分离的。

既然教材和方法是不可割裂的, 那么一个科学的教材应该是已经方法化了, 由此, 杜威得出结论,“ 方法就是安排教材, 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方法从来不是材料以外的东西。” 这里的“ 有效” 就是“ 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料达到一个目的。”另外, 他还指出, 如果把经验看作是一个过程, 然后再来考察教材和方法就会发现, “ 教材和方法并无区别”。

( 2) 教材和方法分离的原因

如果我们对经验进行思考, 就会将动作和对象区别开来, 即把经验了什么和怎样经验区别开来, 这就造成了主观上的材料和方法的分离。就很容易把自我与外在世界分离并且对立起来, 这种区分就是“ 教材和方法的二元论的根源”。杜威还强调指出, 仅仅把教材与方法结合起来还不能构成经验, 还要注意经验的连续性的原则, 因为不具有连续性的经验是没有价值的, “ 估量一个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因此, “ 经验并非心智和自然界、主体和客体、方法和材料的结合, 而是一种无数力量的继续不断的相互作用”。

2. 一般的方法和个人的方法

( 1) 什么是一般的方法?杜威在这一部分的一开始就列举了艺术创作的例子向我们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一般的方法: “ 有一套长期积累起来的、相当稳定的取得成果的方法, 这套方法为过去的经验和理智的分析所认可。” 一般方法是不容忽视的, 否则就会产生危险。即使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里也运用了许多经典的方法。

( 2) 教育上的一般方法和个人方法在教育上同样也有一般的方法, 这一点无论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样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将一般方法个人化。对于学生而言, 就是个人要熟练地运用一般方法, 这种方法对学习“ 提供启发而间接地发挥作用”。“ 一般方法个人化” 是指学生的学习就是要把其他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把其他人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 一般的方法对于其他人都有效,但不一定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这就是一般方法与个人方法的区别。教师要面对的是每一个独特的儿童, 教育要从每一个儿童特有的经验出发, 因此, “ 教师所要做的事, 是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使用他自己的力量” ( 这句话也可以说是阐明了教师的“ 一般方法个人化” 与学生的“ 一般方法个人化” 的有机结合) 。

3. 个人方法的特征

个人的方法形式多样, 种类繁多, 没有一个目录表可以把它们完全罗列出来。但可以推出几种良好的态度, 这些是在有效地、理智地处理材料的各种方法中处于核心地位, 那就是: “ 直接性”、“ 虚心”,“ 专心” 和“ 责任心”。

( 1) 直接性直接性的反面情况是自我意识、困窘和拘束,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人并不是直接关心材料, 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自我上。信心才是直接性的真正含义, 它指一个人直接关心了经验着的事情, 对“ 应该做的事情所持的一往无前的态度”。这种观点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反对使学生明显地意识到他们是在学习, 这样他们就不是直接关心教材, 而是到教材以外寻找行动的线索。

( 2) 虚心虚心要求有广博的胸襟, 它是指“ 对于有助于了解需要解决的情境和决定行动结果的任何考虑都能够接受”。只有这样个体才能不断拓宽视野, 扩大经验, 才能保持生长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 要反对的是教师因为要学生迅速地给其答案, “ 过高的期望程序的一致和过度要求迅速取得表面的结果”。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经验的范围, 是他们只关注老师同意的事情。

( 3) 专心“ 专心就是心智完整。” 专心与直接性类似, 它要求一个人要全身心地、全心全意地直接关注教材。杜威还特别指出这里有一个前提, 就是这种全心全意地直接关注必须是主动自发的。虽然, 凭借一个人的意志力也可以做到全神贯注地投入,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 如果压抑自己的欲望就容易导致“ 兴趣的混乱和分散”; 由于学生会有意识地注意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思维能力也会被消耗; 个体心中对现实的双重标准( 一个是自己的兴趣的标准, 一个是大家公认的兴趣的标准) 也会导致对自己道德品质的破坏。

( 4) 责任心责任心“ 指的是事先考虑任何计划中的步骤的可能后果, 并且有意承受这些后果的倾向”。这里杜威所说的“ 责任心是作为理智的态度的一个要素”, 也就是说这是在认知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态度。他特别指出了“ 理智的彻底性” 应该就是这种态度的行动原则, 不可以不加思考地接受别人的观点, 而要做到“ 识破一件事”, 就是要在目的的引导下关注每一个细节。总之, 杜威认为, 在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从而对思维和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培养适于应用最好的思维和教学的态度是重要的。

( 责任编辑: 谭小京)


    进入专题: 方法   教材   《民主主义与教育》  

本文责编:dengjiax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5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教育论坛 》2007 年第 1 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